发布日期:2023-10-14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
当我们穿行于高楼大厦间,行走于城市的每个角落,体会到高铁、地铁公交带来的诸多便利的同时,感叹的不仅是生活环境的变化,还有快速发展的时代脉搏;当我们参观一座伟大的建筑物时,感叹的不仅是鬼斧神工的设计造型,还有处处迸现的艺术文化审美。 在近几年本科毕业半年后就业量最大的前50位专业中,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是建筑学(98.3%)。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一些知名的地产企业及各大设计院,均以优厚的薪酬待遇吸引着建筑专业的本科、研究生加盟。根据国家建设发展情况分析,未来30年内土木工程专业应仍保持就业旺盛的优势;在不少专家看来,建筑行业再火上三五十年是比较保守的估计。 一般人所说的建筑行业,在业内被称为“土建”,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学的合称。两者在学科上其实也有较大差别:建筑学是“技术加艺术”,在土建类算是高雅艺术;土木工程则涵盖的范围要广得多,比如房屋、道路、地下工程的结构设计和施工管理等等。在搞土建的人看来,建筑学是搞外观设计的,从业人员数量比例也较小。以北京建筑大学为例,建筑学一年招两个班,一个班二十来人。真正就业时,除了出国、考研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去了设计院。相比而言,土木工程则是非常庞大的从业人员的队伍,北京建筑大学每年的招生人数是240人。 第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的需求。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程度已经在80%左右,中国的城市化程度则在40%左右。在城市化进程和住建部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中,不仅仅需要房屋建筑的建设,也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这将使房地产、建筑业等行业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第二、其他国家的建筑需求,目前,北京建工集团这样的大型工程企业中,国际工程已占了相当高的比例,这对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任何一个行业都要讲血统,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学土建的人都知道“土建老八校”,就是最早开办与建筑有关专业、最早有建筑学学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校。“老八校”培养了大量的土建类优秀人才,其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均在全国院校前列,专业实力毋庸置疑,在中国建筑界的地位无人能撼,对于很多用人单位来说,“老八校”的出身是一块就业的敲门砖。 被称为“土建老八校”的八所高校为: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其中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因为实力名气明显高于另外四所,又被称为四花旦,也被戏称为“四大”;而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则被称为“四小生”,与上述四所高校相对应,被称为“四小”。 如今,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4所发展迅速的高校,被称为“建筑学新四军”。根据最新的建筑学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2007~2009年)并结合该校在全国的影响而定,基本上都具有建筑学一级或者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依据东南西北的布局而形成。 看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通常会用学科排名来分析其实力,如是否具备博士授予点、有没有教育部重点学科,有没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等支撑条件。有时也会根据学科队伍情况、科研成果水平、人才培养、学术声誉等项目来进行排名。目前大家在网上可以找到的排名大多依据这些标准进行计算。 如果考研、考博,固然可以根据这些评价来选择高校,本科教育则不能完全按照学科排名考虑。专家建议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考虑: 全国现有500多家高校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但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的高校,截止到2014年5月,仅有78家。 专业评估并不是高校办土木工程专业的必要条件,但和土木工程师注册制、国际承认的注册土木工程师等直接相关,所以,具备条件的高校都会自觉申请参加评估。无疑,这些通过评估的高校专业教学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2007年,教育部开展“质量工程”——全称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通过“质量工程”评选出约2500个特色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的高校,有30多所。特色专业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一本、二本、三本)院校都有分布。这些专业被评为特色专业,并不意味着其办学水平一致,而是说明该专业在该地区、至少该所高校中处于比较核心和重要的位置,学校和地区会为其投入较多的教学资源,属于该学校代表性的专业。 各省市教委同时设立质量工程,也有一批特色专业,如北京市教委“十一五”期间评选出了大约500个特色专业,其中,仅有几个高校的土木工程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 如北京交通大学,虽然高校排名和专业排名都不错,但学生大多在铁道行业就业,由于铁路系统和地方的归属分配体系不同,铁路是线状的分布和管理体系,地方是片状的分布管理体系,其就业面和普通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会有较大的区别。再如一些地方院校,虽然排名和学科水平和部属院校没法相比,但历史上在地方本行业积攒了大量校友资源,行业口碑非常好,就业单位和学生去向明显会优于一些部委院校的毕业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