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0-14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
原标题:知播·云上星光 观点评论 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人物访谈 赵永勃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 + 等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加速,工业建筑不断成长进步并迎来了新的发展与变化。由重机器、重功能、重工艺向更加注重工业建筑人文的体现,新技术、新材料和绿色的运用,及由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系统化工艺设计、多要素集合、智能化和数字化集约的方向发展。在国家倡导存量发展的理念下,伴随着高科技时育而生的新兴产业,传统工业建筑如何在“十四五”期间及未来,在内外部产业环境接受全新挑战,构建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背景下,开辟“新工业建筑”的发展征程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刊以“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为契机,邀请了多位建筑设计界的专家学者以“新工业建筑”为主题开展专访,回顾工业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其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展望新材料、新技术及双碳战略等带给工业建筑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新工业建筑的设计实践与发展,以飨读者。此次专访由“知播·云上星光”策划组织。“知播·云上星光”是《工业建筑》杂志社为读者精心打造的知识创新服务项目,分享国内国际建筑科学与环境科学领域的学术前沿、应用进展及行业资讯。 赵总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第十三届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分会学术会年会召开前夕接受我们《工业建筑》杂志社专访,您作为分会理事长,以及多年设计院项目实践,想请您谈谈当代工业建筑的设计特点是什么? 非常高兴能借这次机会与你进行交流,同时也借这次机会向广大工业建筑分会的会员和理事们问一个好。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特点,这个话题比较大,首先要谈一谈现在整个工业建筑面临的环境的变化。当下我们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工业建筑的设计也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现在技术环境的变化,比如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技 术的变化对工业建筑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次就是我们发展观的变化,比如现在绿色、节能、环保的发展观,也对工业建筑的设计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影响;另外,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世界的工业体系面临着重新的更新、重新的迭代,部分的工业体系其实也面临着重构和解构的过程。我个人认为现在的现代工业建筑呈现出来以下的一些特点,可以引起从事工业建筑的企业和设计师的一些共同思考。 第一个特点,我认为是工业建筑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变化。传统工业建筑的内涵是服务于生产,即服务于生产的一系列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和,我们把它叫做工业建筑。但是,现在的工业建筑本身的含义进行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延伸。所以我个人认为现在定义工业建筑,可以把它定义为凡是向物质财富、以及信息数据财富创造的一个空间,都可以叫做工业建筑。那么为这个空间进行设计建造服务的,就是工业建筑的设计和工业建筑的本身的一个建造的过程。这里面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就是工业建筑虽然叫工业建筑,但它可能打破了经济学分类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中心,其实也可以划到工业建筑领域来;比如我们的数据中心、数据外包服务的中心,这些都可以划到工业建筑领域来,这就是第一个特点,工业建筑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显著的一个变化。 第二个特点,我觉得是我们工业建筑设计服务的对象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首先来讲我们还是要服务于生产活动,服务于公益的要求,这一点还是没有变的。但是现在工业建筑它的要求应该说比以前更为丰富了,比如说工业建筑,它更多的体现出来什么呢?我认为体现文化的要求。现代工业建筑特别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往往把文化也作为工业生产的一部分、作为工业生产工业活动价值提升非常重要的方面。举个例子,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大众透明工厂,是把音乐厅放到了工业生产的生产线旁边,这就是著名的将文化作为工业生产一部分的一个例子。还有就是人文属性,工业建筑人文属性往往在以前是被忽略的,而现在的工业建筑也更多地体现出了对使用者以及工业建筑所有参与者的人文关怀,体现出工业建筑对所在人文环境的尊重,这都是一些新属性。工业建筑还有一个新的属性,就是它的开放性。以前工业建筑往往是封闭起来的,那么在新的发展时期,当工业建筑满足安全生产、满足工业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工业建筑也更为注重其开放属性,也就是说它由一个单纯的生产性的建筑转变为城市的一部分,转变为城市服务的一个重要的设施,这意味着它的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那么工业建筑设计的特点也要与之相适应。 第三个特点,是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技术层面。前面已经提到了,比如我们的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特别体现在智能工厂的建造,绿色节能技术以及现在的装配式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工业建筑领域应用的应该是非常广泛的,而且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作为工业建筑的设计师,要紧跟这些基础的一个发展,把我们这些技术应用到工业建筑的设计中去。 第四个特点,就是工业建筑也要与工业建筑的建造模式相适应。特别是像 EPC 这样的工程建设模式,其实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比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领域更为广泛,更为成熟,也更为成功,那我们工业建筑的设计也要与此相适应。 2020 年 8 月 28 日 , 住建部、教育部、科技部等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大力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委托方多样化需求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您对传统设计咨询模式向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转型发展有哪些建议? 全过程咨询应该说是一个新的事物,从住建部发了文件之后进行了试点,那么各地方也逐步来进行推荐,原来住建部划定 8 个省市 40 家试点单位,到目前为止各地方划定的试点单位已经将近千家,那么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都在不同程度的推进这个全过程咨询。全过程咨询是有较强实力的单位,从项目前期的策划设计到造价服务等,提供一个全过程服务的过程,分为建设工程全过程咨询和投资决策的全过程咨询。对此,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参与了很多的工作,包括我们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分会的很多会员单位,也参与了大量工作。 我个人认识全过程咨询,首先觉得作为勘察设计企业,对全过程咨询应该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就是全过程咨询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根据新的建设组织模式,由原来的五方主体责任转变成三方责任,五方主体责任还在,但是角色变成三方,即:全过程咨询方、EPC 总包方和业主方。所以全过程咨询未来在行业里起到的一个位置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一个统领的位置,所以我们勘察设计企业,应该牢牢地把握住行业的话语权,必须把握住全过程咨询这样的一个阵地,这是我们要有的一个 深刻认识。 我们认识到全过程咨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机遇,但目前全过程咨询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还是比较大的。一方面体现在全过程咨询还不是很规范,特别是各地方的政策有比较大的差异;还有就是全过程咨询目前低端化的倾向比较严重,大家可能从事了全过程咨询,反而觉得全过程咨询的工作量增加了,但是相应产生的价值并没有提升。而且对于设计企业来说,特别是传统的勘察设计企业,从事全过程咨询其实面临的最大困难或者问题,是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其实全过程咨询中所有的工作内容,原有的勘察设计企业都在做,但是都是分段来做的,没有把它整合起来,这是我们传统的勘察设计企业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那么要从事这个全过程咨询业务,特别是把它作为一个行业的未来话语权掌握的这样一个阵地,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吧。 第一个方面,我觉得一个企业要从战略层面确立全过程咨询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要从战略层面确定全过程咨询的价值的富裕观、全过程咨询的发展目标、还有方的集成。全过程咨询前面已经讲过它的任务,我们很多的传统的勘察设计企业都在分段执行,但现阶段全过程咨询的关键就是集成。但集成不是简单的一个加和方式,虽然全过程咨询现在这个模式叫 “1+n”,但实际上集成的概念是一个创新的概念,这里面是需要我们设计企业有多重的集成思维,比如设计和工程造价的集成、设计和建造的集成、设计和 BIM 数字化的集成、设计和监理的集成、设计和行政审批等一系列的集成,这些集成是我们设计企业需要打造的从事全过程咨询的主要能力,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要寻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适应模式。我们有的企业全过程咨询是交给一个专业的部门,它从头做到尾;也有的企业是一个部门起到一个整合的作用,由不同的部门来进行平台的经营。那么哪一种模式合适,需要我们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适应性的一个模式的建造。 第三个方面,就是说我们全过程咨询的企业可能要进行制度层面的建造,打造符合全过程咨询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一系列的流程、一系列的管控的方式。从全过程咨询的业务角度来看, 它的风险管控还是要比普通的设计应该说更为严格。 最后,我觉得全过程咨询还需要打造一个技术体系。全过程咨询是需要大量技术支撑的,比如我们的数据库、资料库等,这些方面也是传统的勘察设计企业较缺乏的,我们在这方面需要补课,特别是要向项目管理企业、造价企业来学习。 当然了最为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打造全过程咨询的人才队伍。从目前国家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及设计院的一个支撑体系里好像并没有给全过程咨询人才一个适当的位置。对此,我觉得这是 一个欠缺。所有业务的开展都需要专业的人才,那么全过程咨询的人才,特别是项目的总咨询师,对他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他是项目总设计师、项目总监以及项目经理多种能力的一个集成,所以对于总咨询师的培养、对于全过程咨询专业人士的培养,也是我们勘察设计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那么把以上这些工作从头到尾的抓起来,我觉得可能我们的勘察设计企业才具备向全过程咨询这样的一种模式转型,拥有占领行业话语权和主导权的一个机会。 今年(2021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请您谈谈工业设计院将如何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展现新作为? 城市更新话题的提出,应该说也是工业设计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前一个阶段各种工业建筑遗存的利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为城市提供了新的活力、新的价值。在这方面很多的工业设计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认为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城市更新方面,我认为工业设计院还有几个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第一个大有作为,是产业结构的提升以及产业链的优化与构建。因为大家都知道工业设计院都是有工业背景的,或者是叫有行业和产业背景的。那么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们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城市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主要体现在新兴的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的注入,以及产业链的打造。现在中国各级城市都急需打造一个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我们的工业设计院可以起到帮助城市去建链、补链、强链作用。那么通过这方面的工作,我觉得我们对城市更新可以发挥更大的一个作用,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在城市更新中其实我们很大的工作量或者很有发展空间的地方,就是对现有工业建筑的智能化的改造,这方面的需求其实是非常大的,那么我们工业要转型升级离不开智能化,同时智能化也为我们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在这方面工业设计院应该说是一马当先发挥自己的技术和产业方面的优势。 第三个方面,就是对我们工业建筑的绿色节能的改造,这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它也是目前适应双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步骤。 最后,我想工业设计院还可以发挥技术优势或者大有作为的地方,就是为我们的城市提供综合性服务。比如说建筑设计转变成整个为城市提供系统的服务、为城市提供智慧安全服务、为城市提供垃圾发电、垃圾焚烧、新能源等一系列的服务,在这方面工业设计院应该说是有技术优势也是具有经验的。 《工业建筑》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期刊,在行业内应该说很有影响力,而且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行业的发展、技术的引领、学术的打造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一个作用。在这里我也想对《工业建筑》杂志的同志们做的工作表示感谢。如果说一些建议,我的建议是杂志的选题和方向可以有几个“贴近”。 第一个是贴近国家的战略方针。比如目前国家倡导的双碳经济,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再比如我们倡导的一带一路等,这些都是国家大政的发展方针,《工业建筑》杂志可以为大政方针、国家的发展战略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第二个是贴近于现在世界前端的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比如说现在的智慧建造,以及前一个阶段大家都比较关心的德国的工业 4.0 等等。 第三个是贴近于行业发展。比如说现在行业放管服的服务、招投标方式的改变、前面提到的全过程咨询等这一系列。那么也贴近于我们广大工业建筑设计企业或者工业建筑参与方的日常企业经营活动。 第四个是贴近于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比如说在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工业建筑发展的一个状况是怎么样的,这个也可以给大家提供更多的信息,提供更多的技术上的支持。 最后是贴近于学术前沿,特别是工业建筑领域最新的理论。对工业建筑领域涌现的优秀作品、优秀人才进行报道、宣传、学术上的支持。 感谢读者对《工业建筑》和 “知播·云上星光”的关注与大力支持!更多访谈内容将持续推出,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