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BWIN必赢官方网站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4567

您的位置: BWIN必赢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生态民居宜城宜乡

发布日期:2023-11-13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生态民居宜城宜乡面对“721”暴雨灾害,即使是“首善之区”北京,仍会暴露城市建设不足之处。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加平认为,生态民居包含安全(抗震、抗风、抗涝等)、实用(功能齐备、满足现代生活方式需求BWIN、成本适宜等)、美观(地域风貌、现代感强等)等基本要素。生态民居不只适合西部农村,东部乡村和城市建设也值得借鉴。

  “我现在在云南,这里准备开建生态民居。”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加平日前在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考察时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的电话采访。他说,“预防自然灾害,包括防风、防雨涝、抗震等安全需求,是任何建筑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生态民居不只适合西部,它也适合于所有地区。”

  2008年,汶川遭遇“512”大地震,解决村民居住问题成了灾后重建的第一要务。此时,刘加平和他的科研团队进入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成为大坪村灾后重建中一支自带干粮的专家义工和志愿者建筑师团队,正是这支力量的加入,让大坪村灾后重建走上生态文明轨道。

  大坪村地处龙门山脉山腰上。从通济镇到大坪村的距离有4公里,由于雨水的冲刷与过往车辆行人的轧踏,这条土路经常泥泞不堪。加上弯多路陡,村民上下山十分不便,在此建设生态民居难度可想而知。

  刘加平及其团队多次奔赴地震重灾区现场,进行调研测试、方案设计、模拟分析、征求意见及施工指导,研究制订出具备抗震、舒适便利、就地取材、节能节地、适应气候、成本低廉等特性,且具有鲜明川西地域特征的生态民居建筑模式,实现了生态民居的低能耗要求,为我国地震多发区民居建筑提供了样板。

  灾后重建中,由刘加平总规划、总设计的“四川地震灾区生态民居建筑模式”在四川地震重灾区彭州市大坪村建成200户,约3万平方米。

  从2001年刘加平在延安东郊开发生态窑洞,到2002年,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移民工程的实施;从以太阳能采暖节能的地方性建筑标准在西藏推广,到汶川地震重建时,大坪村的生态重建样板,刘加平科研团队多年来系统开展“西部低能耗建筑”研究并应用于实践,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他们完成的西部典型低能耗建筑工程示范超过100万平方米,每年直接节约能耗约5500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0吨。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生态民居,它应该具备安全(抗震、抗风、抗涝等)、实用(功能齐备、满足现代生活方式需求、成本适宜等)、美观(有地域风貌、现代感强等)BWIN、生态几个要素。”刘加平说。

  在理论创新方面,刘加平主持完成了“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的科学化与技术化研究”、“建筑节能设计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庭院式民居自然采暖与降温效应的定量化研究”、“被动式与主动式太阳房组合优化研究”等一系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在西部生态民居建筑理论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在工程实践方面,由刘加平主持的多项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绿色生态效益,在业界获得了广泛赞誉,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黄土高原绿色窑洞民居建筑”成为地域生态民居的成功典范,该项目在延安地区推广新型窑居建筑5000余孔、占地10万多平方米,先后荣获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世界人居奖等奖项。

  美国密歇根大学著名建筑学者Linda Groat教授对此评价说:“刘加平在研发新窑居建筑方面的成就,对西方国家的可持续设计也是极具价值的贡献。”

  刘加平主持的“长江上游绿色生土民居建筑”项目提出的新型绿色生土民居建筑模式已在云南省永仁县的建设部综合科技示范项目“长江上游绿色乡村生土民居建筑示范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该项目获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在雪域高原,刘加平主持研究BWIN、编制的完全依靠太阳能采暖的《西藏自治区民用建筑采暖设计标准》和《西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通过被动式利用太阳能、提高建筑热工性能和主动式利用太阳能三种方式,解决了藏区民居的冬季采暖问题。这两部标准在西藏全区推广实施后,大幅度地减少了当地的建筑采暖用能。

  “获得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我刚被评为副教授,当年就招收了一个硕士生,两个人开始进行生态民居的研究。”刘加平说,“这也是我该项研究的起点。”

  1992年,刘加平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始了这一领域的探索。20多年的科学研究中,刘加平遵循建筑技术科学逻辑,综合运用建筑热工、建筑设计、建筑气候、建筑历史、建筑构造以及太阳能利用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以研发低能耗建筑为主线,在中国西部传统民居建筑的再生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艰辛和深入的探索,得到国内外地域生态民居建筑界的肯定和赞誉。

  刘加平所带领的“西部建筑环境与能耗控制研究”创新研究群体是我国建筑学学科第一个创新研究群体;刘加平也是我国建筑物理学科第一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年12月,刘加平以建筑热工与建筑节能研究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和突出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加平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项,国际学术奖1项;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和编著8部。目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20多人的研究队伍,该校还成立了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和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培养了60多位博士、硕士生。

  “目前我们正在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没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就不可能做这么多事情。”刘加平说,“我团队中很多博士和硕士也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