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BWIN必赢官方网站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4567

您的位置: BWIN必赢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亚厦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日期:2024-05-10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亚厦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建筑装饰行业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并列为建筑业的三大组成部分。建筑装饰行业虽然总体市场规模大,但其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中国建筑装饰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水平相对较低。近年,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加强了建筑业对智能生产、绿色发展的高质量要求,行业的准入门槛逐渐提升,市场集中度亦有提升趋势。随着行业竞争越发激烈,龙头企业在资质、品牌、资金等方面竞争优势明显,行业集中度必将进一步提升。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数据,2023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59万亿元,同比增长 5.77%,建筑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稳固。

  建筑装饰行业是建筑材料行业的下业,房地产行业的上业,其周期性与建材相关的大宗商品价格及房地产行业的景气度有一定的相关性。2023年总体上看,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以及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影响,建筑行业整体增长动力有所放缓。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国家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系列举措,强调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将为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与市场需求。

  建筑装饰行业正处于变革发展阶段。“双碳”背景下,绿色建筑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建筑行业工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趋势提速。装配式建筑、钢结构、预制件等先进技术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需求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建造带动建筑行业科技升级。2023年4月22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出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 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实现标准全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减碳领域重点制修订城市基础设施低碳建设、城镇住宅减碳、低碳智慧园区建设、农房低碳改造、绿色建造、污水垃圾资源化利用、海水淡化等标准,建筑废物循环利用设备、空气源热泵设备等标准,以及面向节能低碳目标的通信网络、数据中心、通信机房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运维、使用计量、回收利用等标准。

  2023年多地发布装配式装修试点方案或项目。例:2023年3月,福建省住建厅发布《福建省装配式装修试点方案》,要求自2023年 3月起,各地统筹装配式建筑发展,推动装配式装修试点项目落地实施。福州、厦门每年安排装配式装修项目各不少于 10个,泉州,漳州各不少于 5个,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开展试点。试点项目原则上应采购获得认证标识的绿色建材产品。2023年 4月,浙江省住建厅发布《浙江省开展装配化装修试点工作方案》,要求明确围绕“绿色低碳”主题开展装配化装修试点,已明确杭州、宁波、绍兴、台州等4个设区市为试点市,温州市龙港市、嘉兴市秀洲区等2个县(市、区)为试点县(市、区)开展装配化装修试点工作。其中,试点市每年新开工装配化装修试点项目不少于 5个,试点县(市、区)每年新开工装配化装修试点项目不少于 2个。2023年7月,广东省住建厅公布了广东省装配化装修试点项目名单,确定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增城学校项目等23个项目。

  2023年海南省住建厅制定了《2023海南省装配式建筑工程综合定额》,自2023年10月1日起实施。公司作为该标准的主要编制单位,深度参与了《2023海南省装配式建筑工程综合定额》的编制工作,与众多优秀单位和学者一道,致力于推动海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2023年公司参编的《重庆市工业化内装修评价细则》(渝建标〔2022〕32号)、《四川省钢结构住宅装配式装修技术标准》(DBJ51/T 222-2023)等多项行业技术标准正式发布。

  针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周期性特点,公司将结合公司实际,坚持规范健康发展,持续加强创新变革,强化自我竞争意识,保持持久的企业生命力和竞争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公司连续18年蝉联“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第二名”,亚厦幕墙连续6年获得“中国建筑幕墙行业百强企业”第二名,公司获浙江省建筑业“先进企业”称号,综合实力位居行业前列,是“AAA”级信用单位。公司于2020年荣膺“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是行业内第一家荣获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共荣获1项詹天佑奖,5项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9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全国建筑装饰科技奖,15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含设计类)、23项金石奖,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参与建设获得鲁班奖的项目为83个(其中公司主动申报并获评60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4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4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2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含设计类)405项,全国建筑装饰科技奖700项,省级奖项 2,554项,获奖数量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此外,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严格审核评议,公司于2020年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公司主营业务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建筑幕墙工程、智能化系统集成。公司作为中国建筑装饰行业领跑者,充分发挥企业标杆作用,推动产业化进程,引领科技创新,致力于打造“一体化”大装饰蓝海战略,在大型公共建筑装修、高端星级酒店、高档住宅精装修和智能化系统集成、工业化装配式装修领域独占鳌头。公司已连续 18年蝉联“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第二名”,亚厦幕墙连续 6年获得“中国建筑幕墙行业百强企业第二名”,综合实力位居行业前列。公司是行业首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全国建筑装饰行业首批AAA信用等级企业”、“亚太最佳上市公司50强”,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和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公司。公司于近年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荣膺“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是行业内第一家荣获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

  公司秉承“以匠心和创新创造美好人居,成为城市建设的贡献者和行业升级的引领者”的愿景,以“诚信务实、艰苦奋斗、创新变革、感恩怀德”为核心价值观,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地实施装配式装修发展战略,同时以数字化为引擎,持续探索前沿信息技术在项目建设全周期的融合应用,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的量化闭环,并充分发挥公司示范作用,致力于推动行业向工业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绿色可持续方向不断前行,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持续发挥力量。

  报告期内,公司以“让客户的等待变成期待”为使命,持续深耕主业,在酒店、办公、文体等多业态保持高水准交付。公司在继承建北京APEC峰会、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五国、青岛上合组织等国家大型会议主场馆后,紧密对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战略,承建杭州钱江望朝中心、广州白云会展中心等大体量地标性项目。

  近年来,公司与住建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等业内权威单位共同主编了关于建筑工业化装配式装修、绿色建筑的相关规程与标准,截止2023年,已经批准发布《建筑工业化内装工程技术规程》(T/CECS 558-2018)、《装配式内装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B33/T 1168- 2019)、《职业技能考评标准装配式内装工》(TZ 0119-2020)、《装配式内装评价标准》(DB33/T1259-2021)、《装配式内装修工程管理标准》(T/CECS 1310-2023)、《绿色建筑湿法装饰装修标准》(T/CBDA 72-2023)等。从技术规程、验收规范到工人职业技能考评标准,作为工业化装配式装修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充分参与对工业化装配式行业制度建设的同时,公司也不断丰富和加强自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产业体系优势,稳固行业领先地位,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有序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公司设计、施工的承接一般通过招投标模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主动承揽模式两种方式。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规定的必须进行招投标的项目和甲方(业主)要求进行招标的项目,公司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投标。对于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规定的必须进行招投标且甲方(业主)不要求招投标的部分项目,由公司业务员开拓业务渠道并进行业务联系。

  公司采购的主要材料包括标准品、非标准品、石材和木制品等建筑装饰材料。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项目所需材料的采购模式分为三种:①集中采购模式:集采中心按照项目材料使用计划,从公司合格供应商资源库的供应商中选择优质供应商,通过招标或议价模式,选择符合项目实际要求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订材料采购合同,由其供应材料。②甲指乙供采购模式:项目材料为甲方(业主)指定品牌、供应商的,由集采中心与指定品牌供应商通过议价谈判后,并与供应商签订材料采购合同,由其供应材料。③甲供材料采购模式:材料由甲方(业主)自行采购,材料采购合同由甲方与供应商签订,公司只负责施工。

  公司项目施工所需的辅材辅料/物料、零星材料由于采购灵活度高、金额小,一般需在项目当地采购,故由公司集采中心授权分公司或项目部材料员进行采购。

  公司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模式。项目合同签订后,工程管理中心根据项目性质、项目经理过往施工经验等方面因素,选拔合适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再根据合同及项目情况组建项目团队,团队成员包括技术员、安全员、质检员、资料员、预算员、采购员和一大批优秀的、经验丰富的一线施工人员等。具体施工过程中,公司也与具有资质的劳务分包公司签订《劳务分包协议》,劳务分包公司派出部分施工人员在公司项目团队主要人员的组织管理下进行施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对于已按照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建成BWIN最新网站、符合验收标准的工程项目,公司将依据施工图、设计变更单、工程联系单等资料组织竣工验收。公司的工程款结算流程分为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竣工验收、竣工决算款及质量保证金等阶段,具体结算情况根据完工进度和合同约定而定。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86,878.87万元,实现营业利润 26,951.42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25,018.54万元;实现基本每股收益 0.19元。截止2023年 12月 31日,公司总资产为2,301,554.87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 789,242.93万元。公司业绩驱动主要因素如下: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公共卫生事件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党中央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建筑业的工业化、绿色化改革将提高行业对智能制造、绿色建造的技术要求,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为行业提供需求动力的同时,对成本控制、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出了要求。建筑行业景气度暂低,地产销售承压,叠加房地产开发企业仍相对偏紧,对产业链上游设计、施工及材料企业的需求拉动和经营回款产生影响,或倒逼上游资产负债率高、融资能力弱、综合服务水平欠缺的中小型企业退出市场,助力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加快提升。

  公司以技术创新推进转型升级,走“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的特色之路,全面提高工程项目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创新,加速推进装饰工业化进程;公司深耕装配式绿色建筑优质赛道,夯实材料端降本提质,提升生产端智能高效,强化设计端精细快捷,夯实施工端增质保速,助力进一步打造一流工业化供应体系,将传统装饰项目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并辅以现代制造业的先进管理理念提炼出一套逻辑严密的市场策略。公司聚焦装饰主业,深耕属地化市场,积极拓展新业态。

  报告期内,公司紧随国家“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节能建筑”的政策指引,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加速装配式装修、智能化系统集成、建筑光伏一体化等业务的开拓,提升管理效率,优化供应链体系,积极布局绿色建筑。公司不断提升管控水平和工程质量,同时,抓住企业提质增效和行业转型的重要技术节点开展科技创新,推动行业主导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升级换代,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公司坚持“以项目为中心”,深化项目计划牵引力,通过采购、劳务控成本,加强项目经营策划的水平,优化管理效率,助力公司提升市场占有率,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1、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管理模式为自营管理模式,即公司直接分派团队去管理工程项目的一切事项,所有项目管理人员均为公司在编人员,工程材料全部由公司集采中心统一采购,所有进出项目资金由公司直接收支,劳务作业人员全部由专业劳务公司派遣。

  自营项目由公司总部直接管理,公司采用复合矩阵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项目根据合同造价情况,完善项目组织架构,配置充足的施工、质量、安全、资料、技术等管理人员。所有项目管理人员在接受项目经理直接领导和管理的同时,还要接受公司相应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

  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控制等公司采取多维度管理形式,施工现场项目部对所有操作工人实施直接管理,工管中心运营管理部对项目部实行监督管理。公司质量安全部、运营管理部、深化设计部、法务部等对项目各方面管理实行监察管理,有效控制工程施工各个环节,保证项目施工能够满足合同规定和国家验收规范要求。但项目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为:

  (1)决策周期长。因为项目上的各项费用和重大决定都需要通过公司的制度流程逐级审批,有大量的项目决策和决定需要公司各级领导作出,较长的流程会增加事情的决策周期。

  (2)制度执行风险。公司的制度流程从制定到宣贯到彻底完全落实执行需要一个比较长时间,而且执行过程中很可能发生偏离,因为项目较多,每个项目的情况也不一样,制度因地制宜的优化也需要长时间的完善。

  (3)多重管理风险。一个项目既受到项目的管理指令也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指令,存在多重管理的风险,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降低了执行效率。

  2023年公司承接了包括住宅、酒店、办公、公建、商场、EPC模式、装配式工业化等多类型的业务,涉及全国各个省市。2023年公司装饰(不包含子公司)在建项目合计179个,完工项目196个,涉及EPC项目9个,工业化装配式项目23个,公司对项目从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把控,项目进展状态良好。幕墙项目除现场安装实行劳务分包其余项目均自行施工,幕墙项目劳务专业分包占业务约15%。

  ①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先进的管理方法。根据项目专业管理所要求的内容,工管中心成立了不同的专业职能部门专门支持和配合项目部管理工作。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各职能部门参与程度也不同。在项目管理上,采用分段管理模式,从工程项目的启动阶段→工程项目规划阶段→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项目收尾阶段→工程项目维修保养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职能部门参与,清晰明确的部门分工与配合给一线的项目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后备支持。

  ②工程经验丰富。公司项目涵盖超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高档住宅楼、酒店及高端写字楼、会所及商业地产,形式多样,结构各异,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建设,公司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工程建设经验。通过使用功能的类比、对比,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一些施工流程制度,既为公司以后的项目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也不断完善项目的管理体系。

  ③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储备充足。公司一直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通过对外招聘和对内培养储备了大量各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目前公司及子公司拥有注册建造师(包括一级、二级)346名,项目经理448名,设计人员993名。

  ④技术研发力量雄厚。在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应用研发部门进行研究和总结,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程技术指导书和制度。

  ⑤先进技术软件的应用。公司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和顺应行业的发展,在技术管理上和国际项目管理要求接轨。公司成立BIM中心,利用BIM技术解决工程上的艰难复杂问题,通过三维图形的绘制展示等等举措,可以大大减少项目施工中的风险。

  公司在全国的市场布局虽已形成,但仍旧需要扩大自己业务范围,增强公司在装饰装修行业的领导地位。公司的制度流程体系还在不断的完善优化过程中,除了从内部提拔成长较快员工,还需要大量引进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需要立足当下,做好长远规划和努力。公司近年来在技术专利上收获频频,完工项目获得了众多国家级和省市级奖项,但仍需继续发展和探索核心技术,立足当下,做长远规划和努力。

  公司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的规章制度,秉承“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命脉”的宗旨,学习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坚持“一流的施工,一流的管理”的总指导思想,从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三个方面建立了适合企业发展的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公司质量控制执行标准主要包括:(1)行业标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建筑工业化内装工程技术规程》;(2)公司标准:《质量安全检查管理办法》、《项目质量、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Q/YSJ13001-2015》、《项目策划管理规定》、《项目实施计划管理》、《装饰工程技术资料标准表单填写手册 Q/YSJ07001-201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台账填写手册Q/YSJ13002-2015》。

  公司在质量控制措施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施工前提前做好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和审批;(2)在施工过程中针对项目设置的质量控制重点部位加强控制;(3)施工阶段做好施工技术控制、施工准备控制和工程质量检验验收控制;(4)实行工程质量月度和季度检查,提出整改措施,编制安全质量简报,通过“PDCA”循环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管理水平。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装修装饰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连续18年蝉联“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第二名”,亚厦幕墙连续6年获得“中国建筑幕墙行业百强企业第二名”,公司综合实力位居行业前列,是“AAA”级信用单位。公司还荣膺“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获“浙江省建筑业先进企业称号”。报告期,公司共荣获 1项“詹天佑奖”,5项“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9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全国建筑装饰科技奖”、15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含设计类)”、23项“金石奖”,获奖数量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及子公司亚厦幕墙是行业内高新技术企业,一直将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建筑装饰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研究,积极促进企业生产、营销、研发的三端融合和建筑装饰工程的全供应链管理,实现企业重构建筑装饰行业生态圈的战略发展。报告期,公司持续发展建筑信息化,保持对工业化装配式领域的研发力度,开拓建筑光伏一体化新型业务模式,丰富产品多样性,强化公司竞争力,提升综合盈利水平。

  公司重视技术创新的推广和应用,积极探索建筑装饰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减碳路径,形成了包括全面覆盖了内装应用需求的装配式内装技术十五类子产品系统;可再利用和可再循环比例高于90%的环保、无醛、可持续的新材料体系;相较于传统施工全生命周期碳排量综合减碳高达38%的节能、高强、集成的新结构体系;赋能装配式装饰技术革新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等研发成果。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严格审核评议,公司于2020年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公司已主编发布《装配式内装修工程管理标准》、《建筑工业化内装工程技术规程》、《装配式内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职业技能考评标准装配式内装工》及《装配式内装评价标准》,参与了工业化装配式装修从施工人员培养、工程施工规范及工程验收标准等各方面的规则制定,为推动行业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可靠的、安全的、实用的、科学的技术依据、执行标准和系统解决方案。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已获得专利5,556项(其中发明专利265项),软件著权171项,取得国家级工法3项,省级工法39项,累计获得全国建筑装饰科技奖700项。参股公司盈创科技拥有38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9项),是全球第一家掌握3D建筑打印的高科技企业,2020年公司荣膺“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是行业内第一家荣获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

  公司大力推广实施“工厂化生产、装配化安装”管理体系,引领行业工业化、标准化。公司借助ERP信息化系统,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 4.0、3D打印和BIM等先进技术,实现从设计到施工现场的全过程掌控,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有效地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运营成本。公司重视技术研发创新,关注成果的实用性,不断探索研发与应用相将结合,实现传统工艺突破和流程创新。公司参建的大禹陵景区(公祭典礼)提升项目二期EPC总承包项目获得2023年度建筑装饰行业科技创新工程奖。

  公司始终以客户为中心,践行“工匠精神”,承接了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准的精品项目,如首都国家机场元首专机楼、上海世博中心、南京青奥中心、北京APEC峰会主会场、杭州G20首脑峰会主会场、上海迪斯尼、厦门金砖五国峰会主会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工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南京长江之舟综合体工程、舟山观音圣坛、广州白云会展中心、中国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在承接大型高端公共建筑装饰项目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是建筑装饰企业资质等级最高、最完备的企业之一,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建筑装饰、建筑幕墙、机电设备安装、电子与智能化工程、展览工程、安防工程、工程设计智能化系统、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施工、设计最高资质。近年来,公司主动转型求变,从业务、技术、管理上全面转型,并积极利用资本优势开展上下游产业并购整合,营造“一体化”大装饰格局。公司参股全球3D建筑打印领先企业-盈创科技,控股国内智能化系统集成龙头企业-万安智能。

  公司是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国家住宅产业基地”和“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装饰企业。公司面向市场全方位推广第七代工业化装修产品,打通工业化营销和传统营销组织,对优质客户、战略客户、长线客户市场做有针对的风险评审基线调整,提升市场竞争力。此外,继琉晶吊顶板、科岩墙面板之后,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化建筑材料科耐墙面板通过中国绿色建材三星认证,成为国家官方认可的绿色建材。

  人才是公司的第一资源,公司一直推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公司拥有一批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管理团队,一批执行力强、认同企业文化的中层管理团队和一大批技术精、业务专的基层员工。公司培训体系健全,在内部特设专职部门,并配有内训师来组织员工的培训学习和自主学习,在外部积极与知名专业机构合作,为员工打造培训课程,创造学习条件,培训覆盖面广,致力于打造一套覆盖员工全职业生命周期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新员工的“匠星训练营”,同时根据不同职类、职级差异,设置了不同岗位的培训课程,包括岗位系列培训、管理类培训、新员工培训、证书类培训等,进一步提高了团队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公司引入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开展人力资源体系提升项目,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晋升体系,让员工在公司的职业发展将“有通道”、“有阶梯”、“有标准”、“有保障”,并通过绩效资金、股权、期权、员工持股等多种分配形式,建立了一整套与公司发展相统一的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公司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公司与高校间的资源整合、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企业谋求创新和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关键之年。受地产行业政策调控影响,装饰装修行业竞争加剧,公司适应行业新形势,聚焦提升订单质量、交付质量、组织质量,加强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降负债、控成本、提利润,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公司主要业绩指标总体稳定,企业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单 145.58亿元,同比增长3.88%,实现营收128.69亿元,同比增长6.2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50亿元,同比增长34.33%。

  坚持“营销为龙头”,加强中台运作能力。因地制宜,配置市场管理、工程协调、销售管理等关键中台岗位,帮助引导驱动营销,提升立项中标率。严格识别和付款差、有风险的订单。对大型优质项目,快速决断,确定营销关键路径,对标杆业绩项目、大型国资项目、优质产业资本项目、长线客户项目,营销牵头,协同设计、商务、工管,集中资源攻重点。进一步夯实以政府国有为主、优质产业资本为辅、其他性质订单为补充的订单结构,订单质量明显提升。

  优化布局设点,推进属地化深耕。全力构建符合属地市场特征的公建标打法和体系。提前了解市场规则,组织力量打破市场壁垒,加大对长三角、珠三角的资源投放,部署新的营销团队和工管团队,初步搭建以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的两大业务支柱市场。在上海区域、西部区域积极试点全过程、全链条的区域公司管理模式,以区域为单位,营销与工管深入融合,提高订单中标率、保证中标项目优质高效运营。

  聚焦重点市场,拓展热点新业态。维护企业综合资质,加强市场管理工作,优先拓展优质总承包业务,培育能力和经验,抓住人工智能、新能源、产业园区、生物医疗、制造业等各级政府重点支持项目;聚焦EPC、工业化装配式、城市更新等重点业务板块。

  以客户为中心,试行“营销管家”机制。建立分层分级的客户沟通和拜访机制,紧急项目情况实时同频拉通,协同交付提升客户满意度。

  以项目为中心,建设标准化施工信息系统。科学统筹,做好工期进度管理,新增里程碑节点计划管理,初步实现风险问题预警、识别、跟踪、反馈机制,提升有序抢工能力。抓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标准化管理、现场齐套管理,提高项目经营质量。

  贯彻全员读图,重视技术分享。发布《关于开展全员读图工作的通知》、《打造读图标准化管理》,读图场景化培训和读图表单化运用,促进全员读图流程标准化、提高全员读图识图能力,让施工有图可依、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组织优秀项目新工艺、新工法技术观摩交流会,切实将“读图工作”应用到项目管理及项目经营实践中,实现高品质交付。

  2023年,公司及子公司亚厦幕墙参建的 5项工程荣获国内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奖,分别为“冬奥会非注册 VIP 接待中心工程”、“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项目一期工程”、“天府艺术公园 文博坊片区场馆建设项目”、“江苏园博园(一期)项目”、“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项目”。普陀山观音文化园(观音圣坛、正法讲寺)工程继获得鲁班奖之后再获中国土木工程最高荣誉——詹天佑奖。

  改革考核制度,重新归类项目成本,落实各类成本责任人,以考核为抓手,提高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及积极性;信息化成本监控,实时反馈项目成本情况,及时纠偏。

  集采中心积极引入、培育新供应商,充分发挥集中采购和标准品类材料由工厂直供的优势。深入推进新生产管理模式,项目进场初期完成目标签订与分解,严格控制项目材料成本和质量。通过信息化建立在线新材料库,提升共享效率,推动新材料的落地与应用。通过信息化搭建数字管理平台,打造供应商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体系,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

  生产基地规范生产制造,建立余料管理制度、优化完善工程资料管理及工程损耗管理、劳务预支管理、材料入库及库存管理,通过作业流程标准化降低过程质量损耗。

  项目部人员配置快进快出,做好产值监控。鼓励老班组拥抱变化,引入新班组,帮扶合作班组,提高粘结度。加强施工管理水平,减少窝工、抢工、返工,降低无效成本。加大工序验收,减少返工损失。

  核算中心优化修订《工程施工成本内审管理制度》,推动内审加速;转变外审管理模式由被动为主动,保证数据实时性、准确性、规范性,减少信息差,避免判断失误、延迟;财务加强费用预算管理,以项目为维度协助工管回款管理;对“久拖未决”的项目,法务联动其他部门,通过“以函促谈”、“以诉促谈”等办法做到应收尽收。

  持续推动数字化管理转型,报告期内累计上线余个,不断通过数字技术和理念对项目前线进行赋能,提升项目管理者对各项要素的统筹能力、精细化管理能力,促进更快速、更准确的决策。优化流程效率,切实提升业务流程对公司业务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作用;完善供应链协同,提高供货能力,控制采购成本;完善营销过程控制以及关键业务指标的数据分析,实现营销人员项目日常跟踪等;进一步提高业财协同,电子凭证平台等与多业务模块集成;完成一线关键岗位工作台的上线以及施工的过程管理。

  进一步将BIM技术和深化设计、施工技术深度融合,为公司整体交付体系提供系统性的支持,2023年BIM团队参与了包括重庆广阳岛国际会议中心项目、杭州中心四季酒店精装修工程、桂林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一期工程、永康市溪心综合体A01地块建设项目、盐官音乐小镇-盐官古城旅游项目、华为龙岗国际艺术中心精装修工程公区标段项目、闽南佛学院项目、宝安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等多个项目的实施,参与完成营销项目投标配合工作,辅助项目进行EPC项目新型工作模式、管理模式的探索工作。

  在3D扫描实施业务上,BIM团队引进新软件,提升内业逆向建模处理效率,提高基础数据收集精度;在项目空间管理及材料下单上,支撑吊顶隐蔽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提高管综方案及吊顶标高确定效率,实现项目复杂异型区域精准下单及高效结算,使项目取得较好的经济结果。

  将BIM技术贯穿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让项目未来在协同作业、数据模拟及信息优化上有了更全面和专业的解决方案,以数字工业的潜在能力为异形建筑提供更高质量的落地支撑,让建筑施工更加高效可靠,为公司向数字化建造发力提供支撑。

  2023年获全国BIM大奖赛“龙图杯”一等奖(中国图学学会)、第四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二等成果(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第四届“智建杯”智能建造创新大奖赛银奖(香港建筑信息模拟学会)等荣誉。

  公司围绕建筑装饰工业化建立严格的产品标准体系,制定工业化产品标准,并持续进行新产品鉴定、绿色建材认证等工作。2023年,公司主要发布了《装配式墙面系统 科晶墙板》、《装配式墙面系统 科耐 pvc发泡布艺墙板》、《装配式瓷砖科岩卫浴系统 饰面一体化防水底盒》、《装配式卫浴系统 科岩石塑覆砖墙板》、《装配式地面系统 琉晶架空地面》、《装配式RGS隔墙系统》6项标准。科岩墙面板、科耐墙面板、琉晶吊顶板均通过了中国环境标志(II型)认证、SGS无醛认证的年度复审;琉晶吊顶板、科岩墙面板通过了中国绿色建材三星认证年度复审,科耐墙面板新获中国绿色建材三星认证。

  工业化技术研发中心在建筑装饰工业化领域通过浙江省科技厅评定的科技成果奖《科晶覆纸墙板》、《科耐PVC发泡布艺墙板》、《科岩石塑覆膜墙板》、《琉晶架空地面》、《涂装硅酸钙板》、《增强硅酸钙覆纸墙板》共6项BWIN最新网站,通过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评定的创新成果奖《科晶覆纸墙板》、《科岩石塑覆砖墙板》、《琉晶架空地面》3项,通过浙江省建筑业协会评定的科技创新成果奖《装配式钢蜂窝复合墙面系统》1项。

  公司申报的“超大型装饰实木空心圆柱挂板合拢施工工法”在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举办的“首届工程建设企业数字化、工业化、绿色低碳施工工法”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成为浙江省首个获此殊荣的民营装饰企业。

  2023年,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实现了抗菌功能的聚离子液体型水性聚氨酯涂料研究成果的落地应用,验证了应用效果,将持续推进批量化生产及应用推广。

  2023年,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专利开放许可政策,在浙江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成功发布开放自主研发的25件装配化装修技术相关专利,以免费许可的方式在浙江省区域范围内开放共享。

  在数字经济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万安智能立足智慧建筑领域,凭借深厚的项目经验和资源积累,自主研发构造各类场景应用,打造满足多元需求的产品体系,并广泛应用于园区、社区、商办、医院、学校、文旅等领域,致力于推动城市智慧化建设及行业数字化转型。

  2023年万安智能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与研究的《老旧小区改造体制机制研究》项目和《既有社区健康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通过委员会评审,得到行业专家的一致认可,分别荣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中建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23年,在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分会举办的“2022年度智能建筑解决方案征集”中,万安智能“数智建筑解决方案(智能建筑)”评选Ⅰ类方案,“数字化智慧园区解决方案”评选Ⅱ类方案。

  杭州亚运会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项目,万安智能从主力参编《2022年第19届亚运会智能建筑设计导则(体育场馆)》、《2022年第 19届亚运会智能建筑设计导则(亚运村)》及《2022年第 19届亚运会智能化系统创新技术应用研究报告》,到技术官员村和多个场馆项目的全流程咨询设计,再到运河亚运公园体育场馆EPC解决方案的落地交付,直至黄龙体育中心的智慧化运营。项目成果收到杭州亚运会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运行团队的感谢信,更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杭州市建设工程“西湖杯”等多个重要奖项。

  持续推动组织优化,人员汰换。管理者率先垂范,加快锻炼和培养人才,提升员工专业水平,打造素质优良的管理团队,全面提升基础管理能力。建立多维度的人才发现提拔机制,提拔有经营者思维的骨干,完善奖惩制度,大力激发员工的能动性,逐步建立全体经营者思维。

  继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管理者承担日常内控职责,审计部加强督查管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根据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制定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重点事项有依有据,高效落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国家三大工程为代表的的新型基建投资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我国重点工作之一。

  国家陆续推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间投资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绿色建筑、数字化建筑、工业化建筑和建筑节能将成为未来建筑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建筑智能化加速演进,BIM、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建筑机器人等新技术正在颠覆传统行业。建筑绿色化深入发展,“碳中和”将引领新潮流BWIN最新网站。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地实施装配式发展战略,同时以数字化为引擎,持续探索前沿信息技术在项目建设全周期的融合应用,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的量化闭环,并充分发挥公司示范作用,致力于推动行业向工业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绿色可持续方向不断前行,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持续发挥力量。

  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强调2024年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2024年,公司将紧紧围绕“文化”与“业务”两大维度,弘扬“使命必达”的精神、树立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实施“深耕”的业务增长战略、落实“降负债”的安全发展战略等四大重点。

  保持对目标的敬畏感和使命感,坚定地以目标为导向,使命必达。管理者围绕着目标展开工作部署,自上而下逐层拆解,上下对齐、横向拉通,相互配合和监督目标的达成。过程管理,设置里程碑节点,及时纠偏、跟踪落地;改进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绩效管理,缩短绩效评估周期,推动和牵引员工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任务中去,不断追求卓越,力求完美。

  管理者和平台部门注重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业务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以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坚定不移的执行力在工作中快速反应、高效决策和及时执行,并不断优化流程、完善制度,提高内部治理效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速度、高质量的达成,不断巩固和提升公司的市场领先地位。

  重点落实“深耕”的业务增长战略,全面构筑公司当前及未来业务增长的坚实基石与核心驱动力,确保公司可持续增长。

  深度融入扎根属地,精准服务好属地客户和项目。积极与客户以及第三方公司沟通,探知和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细致的服务。营销团队树立“陪伴式服务”理念,建立客户信任,与客户保持同频共振,将现场当做市场,深入了解现场状况,关心项目进度,迅速响应客户需求,主动与客户保持频繁且良好的接触,建立客户黏性。通过深耕优质潜在客户,加强长线客户的认知认同,提升项目的中标率和中标质量,为后续项目的高质量交付奠定基础。

  通过数据牵引分析属地市场,全面了解属地市场规则。高效耦合内部平台与前线的响应协同,引进当地优秀的本土化团队,提升属地化团队的占比,形成团队能力的快速升级、区域资源的快速嫁接。进一步夯实浙江大本营的市场首位度,把浙江的平台优势和运营模式帮扶并孵化到广东区域,聚焦长三角、大湾区、北京、成都、武汉长沙等点状优质项目。区域公司与公司思想同频,主动向优秀区域看齐,因地制宜,通过长期深耕形成持续稳定的客户、投标量和圈层,收获业绩的持续增长。

  坚持政府国有、产业资本的业务方向,谨慎选择总包分包及房地产项目。经济结构性转轨,新经济对应新建设,聚焦新兴实体公司项目;积极大胆参与国有公投项目,鼓励承接新业态项目,如工业化、光伏幕墙、城市更新等。

  践行“交付是最好的营销”的理念,工管主动支撑营销,前置营销,保障交付品质,卓越服务客户,提供强有力的交付保障,加强与客户的沟通链接,赢得客户口碑和市场口碑。加强标准化管理,提升整体均质化水平,减少返工浪费,确保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

  以项目为中心落实项目施工计划,坚定不移地守住项目进度里程碑底线,推动业主外部进度,拉通材料、劳务、设计、工作面的内部齐套,确保工期;提升全体项目一线人员的设计意识和对设计的重视,全面提升项目施工品质。

  重视员工技能培训和人才发展,有序组织轮岗、兼岗,拓宽员工职业通道,组织贯穿全年培训分享活动,针对业务痛点、难点,重点实施专项培训项目,不断精进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建立人才梯队,为公司的长期发展贡献更大的价值。

  持续改善审计工作,形成良好循环。在建项目,以结算目标策划为框架,经济资料管理为抓手,过程预警纠偏,逐步锁定设立的“结算目标”落地;完工项目,从内外对比分析、项目复盘等方面输出项目经验,归纳总结形成标准,规范后续管理动作。

  决算加强内外联动,加快审计决算,实现内外审结果的相互印证和修正;法务与工管、核算紧密联动,以诉促审;科学分类在建项目,控制投入产出比,确保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加大收尾销项,提前锁定完竣工节点款,加快回款节奏。

  集采中心进一步优化新生产管理模式方案及工具,提升管理效率与成本预测精准度。密切关注材料价格波动,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采购,以节约成本;对材料变更增补价格核定进行严格把关;合理制定合同付款方式,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互信的合作关系,确保获得质优价廉的材料。持续深度挖掘与培养适配公司各类项目的优质供应商,完善供应商梯队建设。深入推进新生产管理模式,项目进场初期完成目标签订与分解,严格控制项目材料成本和质量。

  积极引入、培育新劳务班组,在降低劳务成本的同时提升施工质量。在现基础上,增加区域和市场定向开发培养,结合市场劳务水平,建立企业劳务价格库,搭建符合公司质量水平的劳务定额,简化招标程序,降低成本水平。

  通过信息化搭建数字管理平台,优化供应商门户系统,实现劳务系统派工的信息化应用,致力于缔造行业内成本最优化、互信互利最强化、竞争力最突出的供应链体系。同时,加强动态成本管控,持续推动降本增效,为公司的稳健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人力通过保持团队稳定、激发员工潜力,提升劳动生产率、组织人效;财务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公司的三项费用支出,严格监督收款工作并与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收款进程;积极探索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024年,公司将以国家的信息化发展为导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契合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数据治理,加强数据标准化、元数据和主数据管理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将数据价值回馈于公司;进一步完善财务模块的费用管理、发票管理以及成本分析管理等功能;重构核算模块以提高公司内外审速度,提高回款效率;完善施工过程管理、劳务管理、供应商门户管理等,利用供应商门户加强集采、项目部与供应商间的业务协作,提高下单、到货跟踪、对账、付款的效率。

  随着国家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在装饰行业取得进步,在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信息化协同等领域获得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助推建筑装饰工业化发展,工业化也将持续作为公司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将技术重心放在产品完善、产品研发、营销推广、营销支持、软件开发,改进现有产品在生产和安装工艺上的不足点,重点针对酒店、住宅、公寓、办公等旧房改造项目,提供标准产品配置解决方案。

  在同质化行业激烈竞争、机遇大于挑战的时代,作为建筑装饰行业的领军者,公司将在“二四精神”工作方针的指导下,以更务实的态度、更扎实的作风,抢抓机遇,持续提升交付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凭口碑赢得市场,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

  公司所处的行业为建筑装饰业,宏观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对行业有较大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行业产业政策的变化会对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以及商业投资活动等造成直接影响,从而对建筑装饰行业的业务需求和业务结构带来较大影响。报告期内,本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平稳,但如果宏观经济或产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经营业绩可能受行业需求的影响出现波动。由于本公司所处行业对宏观经济景气度的敏感性,本公司提醒投资者注意宏观经济景气度变化导致公司经营业绩波动的风险。公司将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积极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力争将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建筑装饰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近年来,国家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未来中央将继续落实“因城施策”,以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从中长期看,房地产业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正加速构建,房地产市场长期良性健康发展有较好的基础。“十四五”规划将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建设低碳城市纳入规划纲要,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将是“十四五”期间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主旋律。在伴随挑战的同时,装配式装修与智能制造相结合的潮流大势将为公司带来大量的发展机遇。

  公司将积极致力于传统装饰主业转型升级,并积极开拓EPC业务、全工业化装配式装修业务、建筑光伏一体化,在此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遇到人才瓶颈、技术瓶颈、管理瓶颈等困难。如业务转型升级及开拓新兴市场不达预期,会对公司短期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公司将及时提升和完善人才储备、研发水平、管理水平以配合公司的转型升级以及扩张。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应收账款净额占总资产比例较高是由所处行业的特点决定的。随着本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余额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应收账款净额占总资产的比例预计仍将可能保持较高水平。如果未来宏观经济发生不利变化或者货币资金环境趋紧等因素导致公司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将影响公司的速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及业绩水平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积极完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加大应收款的回收力度,将应收账款坏账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已有30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5.30亿股,占流通A股39.94%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3.99元。多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上涨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大宗交易:成交均价3.99元,溢价率0.00%,成交量320万股,成交金额1276.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