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0-26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
5月8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走强,上证指数创年内新高,盘中最高上探至3400.18点,收盘报3395点,涨幅达1.81%。谈及近日市场的走势,机构普遍表示,三大因素提升信心,助力A股市场走强。首先,我国经济正逐步复苏。其次,消费需求持续复苏。第三,估值安全边际较高。中金公司表示,继续维持对A股市场偏积极的看法,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不高且仍处于历史低位,市场机会仍大于风险。(证券日报)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日前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2022年经营业绩分析报告显示,3413家上市公司实施或公布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占比67%,合计现金分红达1.89万亿元,创历史年度新高,平均股利支付率30.3%。专家认为,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向好,高比例、大额分红的A股公司数量继续增多。随着A股市场价值投资逻辑持续强化,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继续保持较高的现金分红比例,为投资者创造良好回报,夯实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基础。(中证网) A股上市公司一季报披露即将落幕。截至4月27日,已有近1800家公司披露一季报。其中,983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跑赢去年四季度,超过600家公司的一季度净利润实现同比、环比双双增长,超出市场预期。招商证券策略分析师耿睿坦认为,A股正处于盈利周期下行接近尾声的阶段,预计一季度是本轮盈利下行周期的底部阶段,进入二季度后,企业盈利大概率会开启新一轮的上行周期。(上证报) A股市场已有超150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22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一季报。包括阿布达比投资局、科威特政府投资局等在内的多家外资主权基金在2022年末继续布局A股。此外,还有多家外资机构也在今年一季度对A股进行了加仓。在外资机构看来,经济复苏稳步推进、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较低以及政策支持下,对中国资本市场抱有乐观态度,预计未来市场将更多地由经济基本面驱动。(经济参考报)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发稿,年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已发布逾240份回购方案,拟回购资金上限总额达645.06亿元,较去年同期几乎翻番。与此同时,有101家公司抛出近180份股票增持计划。今年以来,回购增持大潮再起,包括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大股东等在内的产业资本纷纷加速在A股市场布局。(经济参考报) 一季度业绩预告正陆续披露。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记者发稿,A股市场已有7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50家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约71.43%。按所属行业分类来看,预喜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通信、医药生物等领域。(证券日报) 4月第一个交易日,在一季度表现亮眼的信创、ChatGPT等科技板块仍然领涨A股市场。基金机构普遍认为,在积极拥抱“AI”的同时,投资者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甄别投资机会。展望后市,多家基金表示,中国经济数据回暖势头持续,A股市场反复夯实整固,结构性机会不断呈现,建议在均衡配置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顺周期、TMT、食品饮料、新能源等板块的投资机会。(中证网) 今年以来,A股市场分拆上市热潮再起,年内已有十多家公司发布分拆上市相关公告。值得注意的是,国企成为当前A股分拆上市的“主力军”。业内专家表示,A股分拆上市热潮主要得益于分拆上市机制的不断完善、配套政策的持续出台。全面注册制下,未来A股市场分拆上市会继续升温,带来更多业务清晰的高质量上市公司。尤其是在国企改革、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率的大背景下,未来会有更多国企加入分拆上市队伍。(经济参考报)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复苏,外资持续流入A股市场。数据显示,摩根资管旗下中国旗舰基金正瞄准贵州茅台,持续加仓近72%,金山办公也被其增持近8.42%。外资机构表示,今年中国股市将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消费需求回暖或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驱动因素。长期来看,中国股市机遇可期。(中证网) 36氪获悉,近日,高盛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将2023年中国GDP增速从5.5%上调至6%。对此,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表示,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首先,从一二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来看,实际表现远超市场预期,带动今年经济增长基数的提升;其次,疫情放松速度也要比此前市场预期更快,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经济复苏的动力会从2024年提前反映至2023年。基于更乐观的预测,高盛团队认为今年A股主要的推动力将来自企业盈利的增长,预期今年增速有望达到17%,结合当前相对较低的估值水平,高盛团队看好2023年A股表现。 日前,一批外资资管巨头披露旗下中国股票基金持仓情况。数据显示,外资机构对待中国资产态度整体较为乐观。与此同时,尽管今年3月以来A股市场面临震荡,北向资金全年依然保持净买入态势。此举表明,因看好我国经济向好前景,全球资管机构正加速配置中国资产。展望后市,多家外资机构认为,经济复苏和企业盈利的改善将推动A股市场继续上行。(经济参考报) 在复苏节奏加快的背景下,基金经理正全面做多股票市场。多家基金公司人士预计,随着强劲复苏已逐步明朗化,或有增量资金集中进入并推动A股市场出现新一轮反弹行情。诺德基金经理景辉表示,今年1月信贷新增迅猛,但与往年不同的是,2月以来票据利率仍然维持在高位,结合银行中长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水平一路走高,均表明银行信贷投放增量迅猛,从侧面表明实体经济的需求强劲。(券商中国) 36氪获悉,中金公司研报认为,考虑前期A股市场估值修复已持续3个月左右,部分宽基指数处于前期成交密集区间,结合当前内外部宏观环境,我们认为当前A股震荡整理、宽基指数走势相对平稳的特征仍可能仍将延续一段时间,近期海外宏观环境对港股的影响可能高于A股。我们认为,中期来看,A股整体估值虽有修复但仍处历史中低位,投资者对经济信心正逐步改善,当前位置也不必过于谨慎,未来伴随基本面实质性复苏得到更多数据验证,市场有望重拾升势,中期市场机会仍大于风险。 进入2月底,A股市场延续此前震荡调整态势,煤炭、钢铁等资源股表现超越年初以来强势领涨的成长板块。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A股震荡整理、宽基指数走势相对平稳的特征仍可能延续一段时间,但后市A股风险偏好易上难下,估值有向上修复空间。基本面回暖、内资加速流入市场等积极信号频现。从配置角度出发,经济修复方向、业绩反转行业和受益国企价值重估的低位股等值得关注。(中证网) 进入2月底,A股市场延续此前震荡调整态势,煤炭、钢铁等资源股表现超越年初以来强势领涨的成长板块。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A股震荡整理、宽基指数走势相对平稳的特征仍可能延续一段时间,但后市A股风险偏好易上难下,估值有向上修复空间。基本面回暖、内资加速流入市场等积极信号频现。从配置角度出发,经济修复方向、业绩反转行业和受益国企价值重估的低位股等值得关注。(中证网)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2日,2月以来A股大宗交易累计成交金额达417.69亿元,其中机构资金颇为活跃,机构席位作为买方累计成交10.01亿股,环比增长约80%,累计成交额逾110亿元。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经济内生增长动能强化,A股基本面向好,考虑到未来活跃资金持续入场,预计成长风格依然是市场主线之一。(中证网) 中金公司:A股以修复为主线氪获悉,中金公司认为,近期市场趋势反映前期政策预期和经济活动改善驱动行情修复后,投资者开始更注重未来经济修复的高度,且临近,对后续政策的关注度有望提升,在此背景下结合前期估值水平的回升,在短期市场可能缺乏明显利好催化因素的时段,继续维持2月初对市场整体趋势的判断,A股整体震荡波动的趋势可能仍将延续一段时间,待基本面实现实质性企稳恢复后,市场有望重拾升势。建议以修复为主线,轻指数重结构,临近关注政策预期。 近期密集披露的年报预告让2022年A股“业绩版图”日渐清晰,其中多个领域展现出的蓬勃力量,引得市场关注。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发稿,在已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的2662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1030余家公司预计净利润上限超过1亿元,新能源、医药生物等领域业绩领跑。当前,机构普遍看好2023年宏观经济回暖,对于上市公司盈利回升也颇有信心。(经济参考报) 全面注册制是一项改变A股市场生态的顶层设计制度,其带来的变化并非烟花式、脉冲式的,而是潜移默化式、润物细无声的。各家公募的解读都透露,这一变化对A股长期行情会带来提振预期,并为长牛行情奠定基础。随着全面注册制逐步实现,有悖于这一制度的某些投资策略将会失效,其中就包括A股长期存在的打新策略,这一“躺赢”策略,很可能会消失。(证券时报) 2月1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一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推进一揽子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更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全面注册制在市场期盼中落地,有望改善A股行业结构,进一步助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趋势。可以预期,在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大环境中,将有更多的优质企业在灵活的上市标准下登陆资本市场,获得融资发展。(证券时报) 节后首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186.14亿元,创2021年12月以来单日新高。1月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已超1300亿元,该月极大可能创北向资金月度净流入新高,也超过2022年全年净流入总和。业内人士认为,从基本面、政策面、情绪面来看,外资投资中国资产信心充足。外资净流入A股将成为贯穿2023年的大趋势,规模有望超预期。在外资持续流入、国内政策加速落地背景下,A股市场估值修复将继续。(中证网) 兴证策略认为,2022年11月以来,外资快速回流A股,对A股近期走势和风格轮动起到了重要推动,是近期市场的主导增量。风格上,北上资金主要加仓大消费和大金融等板块,推动本轮核心资产回暖。外资“开门红”对市场有较强指引。从流入结构来看,外资年初大幅加仓的行业有望持续领涨市场。2017年-2022年,1-2月外资净流入规模靠前的行业在上半年的市场表现大多位于前列。(第一财经) 去年年底,人民币(6.7955, 0.0217, 0.32%)兑美元汇率结束了长达大半年的贬值趋势。自2022年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表现强势,出现大幅升值,美元/人民币(离岸)从最高的7.37475下来,跌幅已超过7%。最近3个月,A股以及港股市场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同样迎来了大幅反弹,尤其以港股为例,恒生指数自去年11月1日以来,指数涨幅已达到了50%。A股方面,沪指今年累计涨幅达到了5.68%,创业板指今年涨幅更是超过了10%。而大涨背后,外资的持续涌入或是推升港股以及A股的重要因素。(新浪财经) 中泰证券指出,考虑到全球流动性相较22年呈转松趋势、中国资产在经济触底回升中有望再现配置优势,保守估计外资今年净流入将超过去三年均值2437亿元。若考虑到资金回补,流入规模有望超预期。相较2022年900亿元的净流入规模来说,2023年外资有望成为A股市场今年最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进一步,对市场的带动作用,关键在于节后目前内资合力能否形成,需关注春节后内资流入情况。(第一财经) 开源证券表示,维持对A股市场乐观态度,但考虑到春节前A股市场成交量或维持清淡,需静待节后“躁动”行情方有望迎来“主升浪”。2023Q1价值与成长均有望迎来上涨机会,但更看好“躁动”行情下,成长风格上涨的弹性与可持续性。主要因为:一方面,成长基本面受益于制造业率先且更有力的复苏逻辑,将能够快速、明显贡献业绩,另一方面,受益于流动性、风险偏好回暖,成长风格更具弹性。(第一财经) 展望后市,指数在盘整后能否继续上攻?外资能否延续流入态势?A股春节前最后一周怎么走?机构观点认为,高频数据验证与基本面预期形成改善正反馈,各类投资者增配A股已成共识。短期来看,节前最后一周交易,市场或有调整,但春节后市场的修复趋势已高度明确。(上证报) 国泰君安研报认为,2023年来自于疫情、经济、等关键因素的不确定性将下降,坚决看多2023年A股市场。第一,抑制性政策的转折、疫后开放世界的临近以及中下游利润率重新扩张,判断2023年Q2中国将迈入新一轮需求回暖、资产回报率改善、盈利预期提升的周期;第二,内外宏观环境均从高度不确定的状态逐步迈向确定,判断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持有意愿也将回升;第三,政策底部、经济底部和估值底部的同时出现,往往隐含了股票投资回报的巨大空间。2022年最差的预期已经见到,A股市场将迎来峰回路转之势,我们认为2023年A股是一轮牛市。(证券时报) 新年伊始,ETF成交相对活跃,成为资金的重要配置工具。从资金具体流向来看,证券类ETF获大量申购,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资者对后市的乐观情绪。与此同时,近日多只成立不久的ETF发布上市交易公告书,其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出现多家机构。在业内人士看来,证券类ETF获得大量资金涌入反映出行情积极信号,近期市场成交额明显提升,市场判断后续交投或将持续活跃,选择借助ETF布局证券板块。(上证报) 2023年A股首个交易日迎来“开门红”。3日,上证指数站上3100点,整体成交量明显放大。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主要股指处于底部区域,内外部环境均对A股市场构成支撑。在华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郑小霞看来,1月内外部风险偏好均存在提振预期,春季行情可期。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认为,当前A股处于较好布局期,随着经济持续复苏,市场有望在今年迎来趋势性投资机会。(中证网) 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12月19日在高盛中国股票资本市场概况媒体小型交流会上表示,2023年A股融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容,新能源、硬科技、消费、科技股再融资值得关注。二级市场方面,A股市场11月以来的牛市行情有望延续,外资大举增持A股大势所趋。(中证网) 上周A股市场延续震荡上行,沪指周线在成交放量情况下六连涨。但是,自11月步入反弹以来,沪指目前已进入3200点的年内中枢位置。随着市场热点轮动的加快,部分机构提示反弹行情不会一蹴而就,全面修复行情正进入观察适应期。此外,年末全球主要央行的政策会议和重要经济数据将在未来一周尘埃落定,不少机构提示投资者关注海外政策变动对A股市场资金面的潜在影响。(上证报) 从11月份新增投资者数量环比上升,市场在稳步攀升中量能有所放大,到北上资金净买入额创出新高……多项数据折射出,A股市场暖意增加,投资者信心逐步恢复。伴随着市场信心的提升,11月份以来,A股市场稳步攀升,截至12月9日,上证指数累计涨幅达10.83%。嗅觉灵敏的市场资金也加速行动,量能逐步放大,11月份以来的日均成交额较10月份增加近两成,12月9日,成交额一举突破万亿元。业内普遍将之解读为增量资金正在逐步加仓。(证券日报) 近日,左江科技收到关注函,交易所追问其是否存在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炒作公司股价、配合相关股东减持的情形。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60家A股公司因涉嫌“蹭热点”“炒概念”被交易所关注或问询。其中,ST曙光、ST鹏博士等更是被交易所点名或处分。在业内人士看来,“蹭热点”已成为资本市场一大顽疾。其在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同时,还可能伴随着股份解禁、大股东减持等潜在股价诉求,甚或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上证报)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秦培景以“转折之年”概括明年的A股市场。他表示,2022年以来一直压制A股的多重因素将在2023年迎来转折:防疫措施持续优化和地产支持政策发力已明确政策预期拐点,A股风险偏好将迎来改善。预计明年年中,美国经济陷入实质性衰退,在衰退约束和通胀缓解背景下,美联储加息节奏将逐步放缓。外部流动性预期改善和人民币汇率拐点影响下,A股在全球权益市场中配置价值提升,有望打开估值修复空间。(上证报)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11月至今市场在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地产政策持续从供给侧发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展开反弹,市场风格与行业表现也基本遵循着政策的演绎路径。往后看,我们认为后续A股的走势可能仍会受到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边际优化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情况。对A股市场未来12个月持中性偏积极看法,特别是在节奏上要重视今年底至明年一季度指数可能迎来的阶段性机遇。配置建议上短期紧跟政策边际变化的节奏,中期偏成长。(证券时报) 中信证券指出,股权再融资的推进,匹配第二支箭和银行信贷额度的增加,银企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我们相信,多重手段足以推动信用缩表局面改变。我们认为,信用是贯通的,是循环的,一旦供给侧的良性信用周期开启,需求侧个人信用缩表的局面也很可能结束。必须强调的是,当前境外融资市场很难恢复,A股平台的融资优势十分明显,本轮信用新周期就是以A股上市公司为主轴的信用扩张周期,预计A股上市公司在全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将有显著提升。(证券时报)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本次降准释放5000亿元长期资金,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历史上看,流动性宽松下券商股往往具有阶段性超额收益,重申券商板块推荐观点。当前板块估值还是处于历史底部的位置,A股券商PB 1.3倍,港股券商PB 0.6倍。但是自2018年以来,证券行业的资产质量、业务结构、竞争格局、外部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板块存在一定的修复空间。(证券时报) 山西证券近日研报表示,A股整体估值仍处于显著低估区间,10月PPI降至负值,接近拐点,国内经济已开始呈现企稳回暖迹象,有望带动市场预期的修复。中长期看,国内流动性和企业盈利均有望逐步好转,美联储紧缩力度将逐渐减弱,前期的调整已经较充分反映悲观预期,随着国内经济基本面逐步验证回暖迹象,配置中建议紧扣经济结构转型主线,看好具有中长期强成长逻辑、下游需求刚性、短期季节性强提振的标的,如继续延续高景气逻辑的赛道(新能源、军工和信创等)+基本面修复弹性较大的行业(数字经济、鸡养殖、造船和医药医疗等)持续有望收获较优表现。(界面新闻) 日前,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面临边际改善,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和信心有望恢复。伴随着增量资金的流入、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时代新机遇的“结构牛”。张忆东认为,2023年的中国资产特别是权益资产机会大于风险。“中国股市中长期的机会要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未来数年,我们应该立足于现在所处的新时代来寻找新经济以及新时代的核心资产。”(上证报)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防疫政策调整方向,外部流动性预期拐点,地缘扰动改善三大因素都已明确,分别改善基本面、估值和风险偏好,A股全面修复行情已确立,市场易涨难跌,当前仍处于政策驱动的上半场,交易重心料将从政策预期博弈切换至政策效果博弈,建议提高仓位均衡配置,建议重点关注政策受益更明显的精准防控、地产产业链、全球流动性拐点三条主线 国盛证券研报称,落脚A股市场,如何看待个人养老金深远影响?其一,加速居民财富入市,未来有望年均贡献2400亿股市增量资金;其二,养老金的壮大与权益资产的增配也将加速A股的机构化进程,并提升长久期资金结构的比重;其三,参考美股经验,机构化水平及长久期资金的壮大,也将进一步推升股市定价合理化水平,A股定价体系有望加速重估,进一步向盈利驱动靠拢。(证券时报) 上周在美股连续下挫的情况下,A股再次展现出了韧性,沪指单周大幅反弹超5%,A股整体表现极为强势。在多重利好因素共振下,公募基金和外资机构在关键的“双底”阶段开启抢筹。目前,大概率已经进入底部的A股市场或已呈现“黄金坑”,多个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三季度经济逐步企稳,整体经济数据边际继续改善,叠加与扩大内需有关的进博会、“双十一”等消息面利好,以及资金面上美联储加息节奏可能放缓,错杀严重的A股市场在年底面临新一年估值切换,已进入战略性底部买入窗口。(证券时报) 四季度以来,部分信托公司加快调研步伐。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10月以来,约30家信托公司合计调研了近200家A股上市公司,累计调研次数近370次。从调研行业来看,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等行业是信托公司频频调研的领域。业内人士认为,当前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已处于相对低位,提前调研发掘低估值品种,或能在四季度更好地把握布局机会。(中证网) 近几年,A股ETF行业规模爆发式增长,股票型ETF规模更是在今年9月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这一发展势头不仅促使公募基金加大布局力度,也引来全球资管巨头的关注。目前,贝莱德、先锋领航、景顺、瑞银、范达等全球知名ETF管理人均已进军中国市场。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尚未开始大举布局A股ETF,但全球指数基金巨头在中国市场的聚首,预示着本土公募基金将在ETF市场迎来强劲的竞争者。一旦时机成熟,这些外资机构便进场参与竞争。(上证报) 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外资机构对A股的配置方向和持股变动情况不断揭晓。截至26日,从上市公司三季末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下同)来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三季末已现身190只A股,新进和增持多只股票。其中,外资机构三季度新进128只股票,以消费和制造业为主。随着A股和港股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区间,进入中国市场和配置中国资产,对外资巨头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证券时报) 国盛证券指出,A股市场弱势格局或将持续。随着资金流出权重类题材,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下,科技方向或有更多机会,后市重点关注先进制造、工业母机,军工、医药医疗,以及科创、信创等方向。操作上,在场内成交量没有明显放大的情况下,轻指数、重个股,中长期可以潜伏在弱势环境中可以保持横盘的标的,短线可寻找强势标的博弈,且短线强势的止盈及止损都要坚决。(第一财经) 今年以来,A股市场并购持续活跃。Wind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年内已有逾1600家A股公司发起超2000起并购事件,交易总价值合计超万亿元,远超去年全年。专家分析,年内并购市场表现活跃是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购重组对于市场各方来说可以达成多赢的效果。在注册制推进背景下,A股市场还将会涌现更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经济参考报) 在市场持续调整的背景下,百亿级私募整体业绩承压。不过,不少百亿级私募对于后市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随着经济逐步修复,外部环境改善,A股恢复性上涨可期。目前,比控制仓位更重要的是结合三季报业绩,寻找估值合理、具备核心竞争力且景气度较好的优质企业。(上证报) 山西证券指出,A股整体估值已经进入显著低估区间,前期的下跌带有明显的非理性,目前来看,本轮调整大概率已经结束,国内经济可能将在四季度开始呈现企稳回暖迹象,并带动市场预期的修复。以1年期维度看,流动性和企业盈利均有望逐步好转,经过Q3悲观预期的集中宣泄,随着四季度国内经济基本面验证回暖迹象,A股的布局窗口正在开启,结构转型中有望延续高景气逻辑的赛道(新能源、军工和信创等)+基本面修复弹性较大的行业(鸡、猪、造船和部分医药等)有望持续收获较优表现。(第一财经) 阿里云提供计算与安全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护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网上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