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06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pdf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ground GB50037-xx (征求意见稿)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修编组 目 次 1. 总则 2. 术语 3. 地面类型 3.1 地面类型的选择原则 3.2 地面面层分类 3.3 地面基本规定 3.4 常用建筑地面 3.5 清洁、洁净、防尘、防菌地面 3.6 防静电地面 3.7 耐磨、耐撞击地面 3.8 防腐蚀地面 3.9 防油渗地面 3.10 其它地面 4. 地面的垫层 4.1 地面垫层类型的选择 4.2 地面垫层的要求 5. 地面的地基 6. 地面的构造 附录 A 面层、结合层、填充层的厚度及找平层的最小厚度和隔离层的层数 附录 B 填土压实系数大于等于 0.94 时,混凝土垫层最小厚度选用表 附录 C 混凝土垫层厚度计算 附录 D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录 E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Content 1. General Rules 2. Terminology 3. Ground Type 3.1 Principle of ground type selection 3.2 Classification of ground surface course 3.3 Basic regulations of ground 3.4 Common building ground 3.5 Clean, dust-proof and antibacterial ground 3.6 Anti-static ground 3.7 Wear resistant, collision resistant ground 3.8 Anti-corrosion ground 3.9 Anti oil seepage ground 3.10 Other ground 4. Ground cushion 4.1 Ground cushion type selection 4.2 requirement of ground cushion 5. Ground foundation 6. Ground construction Appendix A: The thickness of surface course, bonding course and fill stratum, the minimum thickness of leveling course, and the layer number of isolated layers. Appendix B: Minimum thickness selection table of concrete cushion, when fill compaction coefficient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0.94. Appendix C: Thickness calculation of concrete cushion Appendix D: Wording description Appendix E: Referenced documents Reference standard directory Appendix Article explanation 1 总 则 1.0.1 为使建筑地面设计能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 适用、保护环境、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 1.0.2 建筑地面设计中,应根据工程特征和使用条件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及再生资源,注 意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1.0.3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中的底层地面和楼层地面以及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 等的设计。 1.0.4 建筑地面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 术语 2.0.1 建筑地面 building ground 建筑物底层地面和楼层地面的总称 建筑地面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表面层。 2.0.3 结合层 combined course 面层与下面构造层之间的连接层。 2.0.4 找平层 troweling course 在垫层、楼板或填充层上起整平、找坡或加强作用的构造层。 2.0.5 隔离层 isolating course 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或水、潮气透过地面的构造层;当仅防止地下潮气透过地面 时,可称防潮层。 2.0.6 填充层 filler course 建筑地面中设置起隔声、保温、找坡或暗敷管线 垫 层 under layer 在建筑地基上设置承受并传递上部荷载的构造层。 2.0.8 缩 缝 shrinkage crack 防止混凝土垫层在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置的收缩缝。 2.0.9 伸 缝 stretching crack 防止混凝土垫层在气温升高时在缩缝边缘产生挤碎或拱起而设置的伸胀缝。 平行于施工方向的缩缝。 垂直于施工方向的缩缝。 3. 地面类型 3.1 地面类型的选择原则 3.1.1 建筑地面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经过综合技 术经济比较确定。 选择地面类型时,所需要的面层、结合层、填充层厚度及找平层的最小厚度和隔离 层的层数,宜照本规范附录 A 中不同材料及其特性选用。 3.1.2 建筑地面采用的大理石、花岗石等天然石材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 素限量》 GB6566中有关材料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 3.1.3 胶粘剂、沥青胶结料和涂料等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 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的规定。 3.1.4 公共建筑中,人员活动场所要充分考虑到方便残疾人使用功能,所用地面材料应 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 的有关规定。 3.2 地面面层分类 3.2.1 建筑地面依照面层材料分类见表 3.2.1 表 3.2.1 建筑地面面层分类表 名称 材料及分类 水泥砂浆面层、水泥钢 ( 铁) 屑面层、现制水磨石面层、混凝土面 水泥类整体面 层、细石混凝土面层、耐磨混凝土面层、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混 层 凝土密封固化剂面层。 丙烯酸涂料面层、聚氨酯涂层、聚氨酯自流平涂料、聚酯砂浆面 树脂类整体面 层、环氧树脂自流平涂料、环氧树脂自流平砂浆、干式环氧树脂 层 砂浆。 名称 材料及分类 板块面层 砖面层(陶瓷锦砖、缸砖、陶瓷地砖和水泥花砖面层)、大理石面 层、花岗石面层、水磨石板块、石料面层 ( 条石、块石 ) 、玻璃板面 层、石英塑料板面层、聚氯乙烯板块面层、橡胶板面层、铸铁板面 层、网纹钢板面层 木、竹面层 实木地板面层、实木集成地板、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面层(强化复 合木地板面层)、竹地板面层。 不发火花面 不发火花水泥砂浆面层、不发火花细石混凝土面层、不发火花沥青 层 砂浆面层、不发火花沥青混凝土面层 防静电面层 导静电水磨石面层、导静电水泥砂浆面层、导静电活动地板 防油渗面层 防油混凝土面层、防油渗涂料的水泥类整体面层 防腐蚀面层 耐酸板块(砖、石材)面层、耐酸整体面层 矿渣、碎石 矿渣、碎石面层 面层 织物面层 地毯面层 3.3 地面基本规定 经常有水流淌的地段,应采用不吸水、易冲洗、防滑的面层材料,并应设置隔离 层。 隔离层可采用防水卷材类、防水涂料类、防水砂浆等材料。 1 混凝土地面采用的石子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 2/3 ,细石混 凝土面层采用的石子粒径不应大于 15mm。 2 混凝土面层或细石混凝土面层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耐磨混凝土面层或耐磨细 石混凝土面层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30。混凝土垫层兼面层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其 厚度不应小于 80mm。细石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应小于 40mm。 3 垫层及面层均要求分仓浇筑或留缝 ( 伸缝或缩缝 ) 。 4 当地面上静荷载或活荷载较大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中按荷载计算配置钢筋或垫层中 加入钢纤维,其型号配置和掺量计算可按《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38:2004 的 要求。当垫层中仅为构造配筋时,可配置直径为 8mm~14mm,间距为 150mm~200mm的钢 筋网。 5 面层若生产和使用要求不允许开裂时,应在混凝土面层顶面下 20mm处配置直径为 4mm~6mm,间距为 100mm~ 150mm的钢筋网;或面层中按《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要 求加入钢纤维。 1 水泥砂浆的体积比应为 1:2,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M15,面层厚度不应小于 20mm。 2 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42.5 ,不同品种、不 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严禁混用,砂应为中粗砂。当采用石屑时,其粒径宜为 3mm~5mm,且 含泥量不应大于 3%。 1 水磨石面层应采用水泥与石粒的拌和料铺设,面层的厚度宜为 12mm~ 18mm,结合层 的水泥砂浆体积比宜为 1:3 ,相应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M10。 2 水磨石面层的石粒,应采用坚硬可磨白云石、大理石等岩石加工而成,石子应洁净 无杂质,其粒径为 6mm~15mm。 3 水磨石面层分格尺寸不宜大于 1m×1m,分格条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铜条、铝条等平 直、坚挺材料。 4 普通水磨石面层磨光遍数不应小于 3 遍。 5 白色或浅色的水磨石面层,应采用白水泥;深色的水磨石面层,宜采用硅酸盐水 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同颜色的面层应使用同一批水泥,水泥强度等 级不应小于 42.5 。 6 彩色水磨石面层应使用同厂、同批的颜料,其掺入量宜为水泥重量的 3%~6 %或由 试验确定,颜色应采用耐光、耐碱的矿物质,不得使用酸性颜料。 3.3.8 建筑地面结合层材料及其厚度应根据面层的种类按本规范附录 A 中表 A.0.2 确 定。以水泥为胶结料的结合层材料,拌合时可掺入适量化学胶 ( 浆 ) 材料。当铸铁板面层 其灼热物件温度超过 800℃时,不宜采用 1:2 水泥砂浆作结合层。 3 3.3.9 建筑地面填充层材料的密度不应大于 900Kg/m。 3.4 常用建筑地面 1 经常有人员走动或小型推车行驶的地段,宜采用耐磨、耐压性能较好、绒毛密度较 高的尼龙类地毯。 2 地毯应满足防霉、防蛀、防火和防静电等要求。有特殊要求的地段,应符合相关的 技术规定。 室内旱冰场地面,应采用具有坚硬耐磨和平整的现浇水磨石、耐磨水泥砂浆等面层 材料。 有贵重物品的库房,当采用水磨石、防滑地砖时宜在适当范围内增铺柔性面层。 3.5 清洁、洁净、防尘、防菌地面 1 有清洁使用要求时,宜采用经处理后不起尘的水泥类面层,水磨石面层或其他板 块材面层。 2 有清洁和弹性等使用要求时,宜采用树脂类自流平材料面层、橡胶板、聚氯乙烯 板等面层。 3 有清洁要求的底层地面,宜设置防潮层,当采用树脂类自流平材料时,应设置防 潮层。 3.5.2 有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的建筑地面,其面层应平整、耐磨、不起尘,并易除 尘、清洗。其底层地面应设防潮层。面层应采用不燃、难燃的材料,并宜有弹性与较低 的导热系数。面层应避免眩光,面层材料的光反射系数宜为 0.15 ~0.35 。必要时尚应不 易积聚静电。 3.5.3 有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的地段不宜设变形缝,空气洁净度等级为 N1~ N5级的房间 地面不应设变形缝。 3.5.4 采用架空活动地板的建筑地面,架空活动地板材料应根据工艺生产对地面材料的 燃烧性能和防静电要求进行选择。架空活动地板有送风、回风要求时,活动地板下应采 用现浇水磨石、涂刷树脂类涂料的水泥砂浆或地砖等不起尘面层。必要时应根据使用要 求采取保温、防水措施。 3.5.5 现浇水磨石面层宜用铜条或铝合金条分格,当金属嵌条对某些生产工艺有害时, 可采用玻璃条分格。 3.5.6 药品生产厂房地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50457 有关规定要求。 3.6 防静电地面 3.6.1 生产或使用过程中有防静电要求的地段,应采用表层静电耗散性材料,其表面 电阻率体积电阻率等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并应设置导静电泄放设施和 接地连接。 3.6.2 导静电地面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及《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50073的有关规定。 3.7 耐磨、耐撞击地面 ‰,且不应有连续长坡。表面平整度用 2m靠尺检查时,空隙不应大于 2mm。 3.8 防腐蚀地面 设备较小和使用小型运输工具的地面,可采用厚度不小于 20mm的块材面层或树脂砂 浆、聚合物水泥砂浆、沥青砂浆等整体面层。 无运输工具的地面可采用树脂自流平涂料或防腐蚀耐磨涂料等整体面层。 1 当灰缝选用刚性材料时,结合层不应采用沥青胶泥等柔性材料。 2 当耐酸瓷砖、耐酸瓷板面层的灰缝采用树脂胶泥时,结合层宜采用呋喃胶泥、环氧 树脂胶泥、水玻璃砂浆、聚酯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 3 当花岗岩面层的灰缝采用树脂胶泥时,结合层可采用沥青砂浆、树脂砂浆,当灰缝 采用沥青胶泥时,结合层宜采用沥青砂浆。 1 受腐蚀性介质作用且经常冲洗的地面。 2 受强、中腐蚀性介质作用且经常冲洗的地面。 3 受大量易溶盐类介质作用且腐蚀等级为强、中时的地面。 4 受氯离子介质作用的楼层地面和苛性碱作用的地面。 5 水玻璃混凝土地面和采用水玻璃胶泥或砂浆砌筑的块板地面。 1 沥青砂浆面层的地面,隔离层宜采用沥青玻璃布油毡、再生胶油毡或石油沥青油 毡。 2 树脂砂浆面层的地面,隔离层应采用树脂玻璃钢。 3 当面层厚度小于 30mm的地面,且结合层为刚性材料时,隔离层不应采用柔性材 料。 4 隔离层应具有整体性和严密性,在踢脚板、挡水等处隔离层应上翻,上翻高度应高 出地面不小于 150mm。在转角处或地漏的周围,宜增加一层隔离层。 变形缝应选用具有弹性、耐腐蚀的材料嵌填密实,变形缝内的伸缩片应采用塑料、 橡胶、耐腐蚀金属等材料制作。 3.9 防油渗地面 3.10 其它地面 1 架空或悬挑部分直接对室外的楼层地面的热阻值不应小于外墙的热阻值; 2 当厂房建筑物周边无采暖通风管沟时,严寒地区底层地面,在外墙内侧 0.5m~1.0m 范围内宜采取保温措施,其热阻值不应小于外墙的热阻值。 ℃以下时,可采用砂铺普通烧结砖面层; 300℃~500℃时,可采用砂铺块石面层; 500℃~800℃时,可采用耐热混凝土或耐火砖等面层; 800℃~1400℃局部地段,可采 用铸铁板面层。上述块材面层的结合层材料宜采用砂或炉渣。 1 不发火花地面采用不发火花材料铺设,常用的面层材料有不发火花细石混凝土、不 发火花水泥砂浆、不发火花沥青砂浆、木材、橡胶和塑料等。 2 不发火花面层采用的碎石应选用大理石、白云石或其他石灰石加工而成,并以金属 或石料撞击时不发生火花为合格;砂应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其粒径宜为 0.15mm~ 5mm,含泥量不应大于 3 %,有机物含量不应大于 0.5 %;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42.5 ;面层分格的嵌条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材料配制。配制时应随 时检查,不得混入金属或其他易发生火花的杂质。 3 不发火花地面须经不发火花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生产和储存吸味较强的食物时,应避免采用散发异味的地面材料。 3.10.8 冷库地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 GB50072的有关规定。 4 . 地面的垫层 4.1 地面垫层类型的选择 4.2 地面垫层的要求 1 季节性冰冻地区非采暖房间的地面以及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当土壤 标准冻深大于 600mm,且在冻深范围内为冻胀土或强冻胀土,必须采用混凝土垫层时, 应在垫层下加设防冻胀层。位于上述地区并符合以上土壤条件的采暖房间,混凝土垫层 竣工后尚未采暖时,应采取适当的越冬措施。 2 防冻胀层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的有关规定。 3 防冻胀层应选用中粗砂、砂卵石、炉渣、炉渣石灰土以及其它非冻胀材料。其厚度 应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4 采用炉渣石灰土做防冻胀层时,其重量配合比 (炉渣:素土:熟化石灰)宜为 7:2 : 1,压实系数不宜小于 0.85 ,且冻前龄期应大于 30d。 5. 地面的地基 5.0.6 有大面积地面荷载的厂房、仓库及重要的建筑物地面,应考虑地基可能产生的不 均匀变形及其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采取 有关技术措施。 5.0.7 压实填土地基的压实系数、含水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压实系数入 c 不应小于 0.94 控制含水量 W。( %) 应为: W。 = Wop ± 3 式中: Wop——土的最优含水量 ( %) ,可按当地经验或取 Wp±2,粉土可取 1 4 ~1 8;Wp为土的塑限。 注:①压实系数为土的控制干密度 d 与最大干密度 d m ax 的比值。 ②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宜采用击实试验确定,或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计算,土的控制干密度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③重要工程或工程量较大时,尚应采用触探配合检验。如素填土 N 20 10 等。 表 5.0.8 压实填土施工时的每层铺土厚度及压实遍数 压实机具 每层铺土厚度 (mm) 每层压实遍数 平碾 250~300 6~8 振动压实机 250~350 3~4 柴油打夯机 200~250 3~4 人工打夯 ≤200 3~4 注: 1. 本表适用于选用粉土、粘性土等作土料,对灰土、砂土类填料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的有关规定执行。 2. 本表适用于填土厚度在 2m以内的填土。 6 . 地面的构造 选择地面类型时,所需要的面层、结合层、填充层的厚度及找平层的最小厚度和隔 离层的层数,宜按本规范附录 A 中不同地面类型、使用材料及其特性选用。 1 底层地面的沉降缝和楼层地面的沉降缝、伸缩缝及防震缝的设置,均应与结构相 应的变形缝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地面的各构造层。 2 变形缝应在排水坡的分水线上,不应通过有液体流经或聚集的部位。 3 变形缝的构造应考虑到在其产生位移或变形时,不受阻、不被破坏,并不破坏地 面;材料选择应分别按不同要求采取防火、防水、保温、防油渗、防腐蚀、防虫害等措 施。 2 纵向缩缝采用企口缝时,垫层的构造厚度不宜小于 150mmBWIN官网,企口拆模时的混凝土抗 压强度不宜低于 3MPa。 4 当纵向缩缝为企口缝时,横向缩缝应做假缝。 5 在不同混凝土垫层厚度的交界处,当相邻垫层的厚度比大于 1,小于(等于) 1.4 时,可 6 大面积混凝土垫层应分区段浇筑。分区段应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类型的建筑地 面连接处和设备基础的位置进行划分,并应与设置的纵、横向缩缝的间距相一致。 1 沥青类面层、块材类面层可不设分格缝。 2 细石混凝土面层的分格缝应与垫层的缩缝对齐。 3 设有隔离层的面层分格缝可不与垫层的缩缝对齐。 4 水磨石、水泥砂浆、聚合物砂浆等面层的分格缝,除应与垫层的缩缝对齐外,尚 应根据具体设计要求缩小间距。主梁两侧和柱周宜分别设分格缝。 5 防油渗面层分格缝的做法宜符合下列要求:分格缝的宽度为 15mm~20mm,其深度等 于面层厚度;分格缝的嵌缝材料,下层宜采用防油渗胶泥,上层宜采用膨胀水泥砂浆封 缝。 1 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地基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型式确 定,宜为 600mm~1000mm;当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的宽度可按檐口线%。当散水采用混凝土时,宜按 20m~30m间距设置伸缝。 散水与外墙之间宜设缝,缝宽为 20mm~30mm,缝内应填柔性密封材料。 附录 A 面层、结合层、填充层的厚度及找平层的最小厚度和隔离层的层数 表 A.0.1 面层厚度表 厚 度 面层名称 材料强度等级 (mm) 混凝土 ( 垫层兼面层 ) ≥C20,C25 按垫层确定 细石混凝土 ≥C20,C30 40~50 聚合物水泥砂浆 ≥M20 20 水泥砂浆 ≥M1 5 20 水泥钢(铁)屑 ≥M40 30~40( 含结合层 ) 水泥石屑 ≥M30 20 现制水磨石 ≥M 15 30 (含结合层) 耐磨混凝土 ≥C30 50~80 (金属骨料面层) 钢纤维混凝土 ≥CF30,CF40 60~40 钢纤维混凝土 ≥CF30 120~140 (垫层兼面层) 防油渗混凝土 ≥C30 60~70 防油渗涂料 —— 5~7 耐热混凝土 ≥C20 ≥60 不发火花细石混凝土 ≥C20 40~50 不发火花沥青砂浆 —— 20~30 40 (含结合层)材料应导静 防静电水磨石 ≥M15 电 40~50 (含结合层)材料应导静 防静电水泥砂浆 ≥M15 电 表 A.0.1 面层厚度表(续) 厚 度 面层名称 材料强度等级 (mm) 防静电塑料板 —— 2~3 防静电橡胶板 —— 2~8 防静电活动地板 —— 150~400 高(成品) 通风活动地板 —— 300~400 高(成品) 水泥花砖 ≥MU15 20~40 预制水磨石板 ≥M15 25~30 陶瓷锦砖(马赛克) —— 5~8 陶瓷地砖 —— 8~ 14 (防滑面砖、釉面砖) 大理石、花岗石板 —— 20~40 耐酸瓷板(砖) —— 20、30、65 花岗岩条、块石 ≥MU60 80~ 120 块石 ≥MU30 100~150 玻璃板 12~24 —— (不锈钢压边、收口) (专用胶粘结) 铸铁板 —— 7~ 10 网纹钢板 —— 6 木板、竹板(单层) 18~22 —— (双层) 12~18 薄型木板 —— 8~ 12 (席文拼花) 强化复合木地板(单 层) 8~12 (专用胶粘铺) —— (双 8~12 (专用胶粘铺) 层) 表 A.0.1 面层厚度表(续) 厚 度 面层名称 材料强度等级 (mm) 聚氨酯涂层 —— 1.2 丙烯酸涂料 —— 0.25 聚氨酯自流平涂料 —— 2~4 环氧树脂自流平涂料 —— 3~4 环氧树脂自流平砂浆 ≥80MPa 4~7 干式环氧树脂砂浆 ≥80MPa 3~5 聚酯砂浆 —— 4~7 石英塑料板 —— 1.6 ~3.2 (专用胶粘结) 聚氯乙烯板 —— 1.5 ~2 橡胶板 —— 3 3.5 ~6.5 (含发泡层、网格布 聚氨酯橡胶复合面层 —— 等多种材料) 运动橡胶面层 —— 4~5 (用专用胶粘剂粘贴) 地毯(单层) 5~8 —— (双层) 8~ 10 (含橡胶海棉衬垫) 地砖 8~10 地面辐射供暖面层(地 —— 水泥砂浆 20~30 砖、水泥砂浆、木板) 木板 12~18 矿渣、碎石 ( 兼垫层 ) —— 80~150 煤矸石砖、耐火砖 ( 平 53 铺) ≥MU10 115 ( 侧铺 ) 注: ①双层木板、竹板地板面层厚度不包括毛地板厚,其面层用硬木制作时,板的净 厚度宜为 12mm~l8mm。 ②双层强化复合木地板面层厚度不包括毛板、细木工板、中密度板厚。 ③地面辐射供暖(热源宜选用低温热水),由面层、填充层、绝热层、隔离层、防 水层等组成。 ④本规范中沥青类材料均指石油沥青。 ⑤防油渗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试验方法》GBT50082--2009进行检测,用 10 号机油为介质,以试件不出现渗油现象的最 大不透油压力为 1.5MPa。 ⑥防油渗涂料粘结抗拉强度为大于等于 0.3MPa。 ⑦铸铁板厚度系指面层厚度。 ⑧耐磨混凝土面层不包括金属骨料 5~7mm厚的耐磨材料。 ⑨涂料的涂刷和喷涂,不得少于 3 遍,其配合比和制备及施工,必须严格按各种涂 料的要求进行。 ⑩钢纤维混凝土面层与混凝土垫层有可靠粘结时,面层可减薄,但不应小于 40mm。 表 A.0.2 结合层材料厚度表 厚 度 面层名称 结合层材料 (mm) 预制混凝土板、大理石、花 1:2 水泥砂浆或 1:3 20~30 岗石板 干硬性水泥沙浆 1:2 水泥砂浆或 1:3 水泥花砖 20~30 干硬性水泥沙浆 陶瓷锦砖 ( 马赛克 ) 1:1 水泥砂浆 5 陶瓷地砖(防滑地砖、釉面地 1:2 水泥砂浆或 1:3 10~30 砖) 干硬性水泥沙浆 块 石 砂、炉渣 60 1:2 水泥砂浆 45 铸铁板、网纹钢板 砂、炉渣 60 1:2 水泥砂浆 15~20 花岗岩条(块)石 砂 60 树脂胶泥 3~5 水玻璃砂浆 15~20 耐酸瓷板(砖) 聚酯砂浆 10~20 聚合物水泥砂浆 10~20 沥青砂浆 20 耐酸花岗岩 树脂砂浆 10~20 聚合物水泥砂浆 10~20 刷水泥浆一道 (掺建筑 耐磨混凝土(金属骨料) —— 胶)不低于 C30混凝土 刷水泥浆一道 (掺建筑 钢纤维混凝土 —— 胶)不低于 C30混凝土 防静电水泥浆一道, 防静电水磨石 1:3 防静电水泥砂浆结合 —— 防静电水泥砂浆 层内配导静电接地网。 防静电塑料板 专用胶粘剂粘贴 —— 防静电橡胶板 表 A.0.2 结合层材料及厚度表(续) 厚 度 面层名称 结合层材料 (mm) 专用胶粘结 —— C30细石混凝土表面抹平 玻璃板(用不锈钢压边收口) 40 或木板表面刷防腐剂及木龙 20 骨 木地板(实贴) 粘结剂、木板小钉 —— 泡沫塑料衬垫 (单层) 3~5 泡沫塑料衬垫 强化复合木地板 3~5 毛板、细木工板、中密度 (双层) 15~ 18 板, 1:2 水泥砂浆 20 聚氨酯涂层 或 C25~C30细石混凝土 40 环氧稀胶泥一道 环氧树脂自流平涂料 40 C25~C30细石混凝土 环氧树脂自流平砂浆 环氧稀胶泥一道 40~50 聚酯砂浆 C30细石混凝土 石英塑料板 专用胶粘剂粘贴 —— 聚氯乙烯板 1:2 水泥砂浆 20 橡胶板 或 C20细石混凝土 30 聚氨酯橡胶复合面层 树脂胶泥自流平层, 3 运动橡胶板面层 C25~C30细石混凝土 40~50 1:3 水泥砂浆结合层 C20细石混凝土内配钢丝 20 地面辐射供暖 网(中间配散热管) 60 0.2 厚线 绝热层及防水层 表 A.0.3 填充层厚度 厚 度 填充层材料 强度等级或配合比 (mm) 水泥炉渣 1:6 30~80 水泥石灰炉渣 1:1:8 30~80 轻骨料混凝土 C10 30~80 加气混凝土块 ≥50 水泥膨胀珍珠岩块 ≥50 表 A.0.4 找平层最小厚度 找平层材料 强度等级或配合比 厚度 (mm) 水泥砂浆 1 :3 ≥1 5 细石混凝土 C15~C20 ≥30 表 A.0.5 隔离层的层数 隔离层材料 层数 ( 或道数 ) 石油沥青油毡 一~二层 沥青玻璃布油毡 一 层 防水卷材 一 层 有机防水涂料 一布三胶 防水涂膜 ( 聚氨酯类涂料 ) 二~三道 防油渗胶泥玻璃纤维布 一布二胶 注:①石油沥青油毡,不应低于 350g。 ②防水涂膜总厚度一般为 1.5 mm~2mm。 ③防水薄膜 ( 农用薄膜 ) 作隔离层时 - 其厚度为 0.4 mm~0.6mm。 ④沥青砂浆作隔离层时,其厚度为 10mm~20mm。 ⑤用于防油渗隔离层可采用具有防油渗性能的防水涂膜材料。 附录 B 填土压实系数大于等于 0.94 时,混凝土垫层最小厚度选用表 混凝土强度等 混凝土垫层的厚度 地面荷载类型 级 (mm) C15 150~140 20~30 C20 140~120 大面积密集堆料 C25 130~120 2 (kN/m ) C15 180~150 50 C20 160~140 C25 140~120 卧式车床、摇壁钻床、 外圆磨床、内圆磨床、 C15 180~150 普通金属切削机 滚齿机、立式铣床、卧 C20 170~140 床(无机床基础) 式铣床、牛头刨床、插 C25 160~140 床 C15 160~140 4t 载重汽车、 3t 叉车 C20 140~130 装卸车 C25 140~120 无轨运输车辆 C15 180~160 8t 载重汽车、 5t 叉式 C20 170~150 装卸车 C25 160~140 C15 150~120 1~3 C20 130~110 C25 120~100 C15 160~140 起重机的起重量 5 C20 150~130 (t ) C25 140~120 C15 180~160 10~15 C20 170~150 C25 160~140 注: 1. 当垫层上有现浇细石混凝土面层时,表列厚度应减去面层的厚度。当填土压实 系数小于 0.94 时,地基应采取加强措施,使经过处理后,填土压实系数大于或等于 0.94 。 2. 当垫层下有 150mm~300mm厚的灰土加强地基时,表列厚度可减去 10mm~20mm。 3. 混凝土垫层的最小厚度工业建筑不应小于 100mm。垫层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不应 低于 C15。当垫层兼作面层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 4. 利用起重机设备堆叠钢板、毛坯件及其它重物时,或用于检修设备的起重机当有 专门检修场地时,或装配作业在专门台位上进行时,或装配后的产品与地面接触面积很 大时,表中起重机的起重量不应作为选择垫层厚度的依据。 5. 选用表列厚度时尚应结合当地气候、土质、填料、使用经验以及施工和养护条 件,作出与使用要求相适应且经济合理的垫层厚度。 附录 C 混凝土垫层厚度计算 C.1 一般规定 C.1.1 混凝土垫层厚度的计算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分项 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 C.1.2 混凝土垫层均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并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注:根据地基上混凝土板结构的特点,混凝土垫层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为短 期荷 载作用下板面即将出现环形裂缝时的状态。 C.1.3 根据混凝土垫层破坏后可能产生后果 ( 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 ) 的严重 性,垫层应按表 C.1.3 划分三个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当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计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用。 表 C.1.3 混凝土垫层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 重要性系数 地面类别 安全等级 γ0 重要建筑的地面 一 级 1.1 一般建筑的地面 二 级 1.0 次要建筑的地面 三 级 0.9 注:对于特殊建筑物的地面.其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表 C.1.4 混凝土设计指标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2 抗拉强度 Ft (N/mm) 0.90 1.10 1.30 1.50 2 4 4 4 4 C 弹性模量 E (N/mm) 2.2 ×10 2.55 ×10 2.80 ×10 3.00 ×10 C.1.5 压实填土地基的变形模量 E0 表 C.1.5 压实填土地基的变形模量 (E0) 2 变形模量 E0 (N/mm) 填土类别 质量控制指标 土壤湿度正常 土壤过湿者 者 N>30 密实 40 36 砂土 15<N≤30 中密 32 28 10<N≤15 稍密 24 18 粉土 5<N≤10 I p ≤10 22 14 15<N10≤25 10 <I p ≤17 20 10 粘性土 10 p N >25 I >17 18 8 素填土 N10 ≥20 20 10 注:①土壤过湿者系指压实后的填土持力层位于地下毛细水上升的高度范围内, 或相对含水量 Ws (Ws=W/W1, W 为天然含水量 ,W1 为液限 ) 达到 0.55 时的状态。 ②各类土壤地下毛细水的上升高度一般为:砂土 0.3m~0.5m,粉土 0.6m,粘性 土 1.3~2.0m。 ③素填土系指粘性土与粉土组成的压实填土。 10 P ④表中 N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 为轻便触探试验锤击数, I 为土的塑性指 标。 C.1.6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与混凝土垫层厚度相关的综合刚度系数 β -3 表 C.1.6 综合刚度系数 β (×10 1/mm)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2 0 E (N/mm) 8 1.19 1.03 0.94 0.89 20 2.09 1.80 1.64 1.56 40 3.34 2.89 2.63 2.49 注:当填土的变形模量介于表列数值之间时,综合刚度系数可用插入法取值。 C.1.7 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混凝土垫层的相对刚度半径 L 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L ——相对刚度半径 (mm); h ——混凝土垫层厚度 (mm); 2 E c——混凝土弹性模量 (N/mm) ,按 C.1.4 采用; 2 E 0——压实填土地基的变形模量 (N/mm ) ,按 C.1.5 采用。 C.2 地面荷载计算 C.2.1 地面荷载可根据其支承面的数量、间距及几何形状,分为单个圆形荷载、单 个当量圆形荷载、多个荷载和等效荷载。 C.2.2 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按单个圆形荷载计算: (1) 只有一个支承面,其几何形状为圆形者。 (2) 有若干支承面,其几何形状为圆形且各支承面中心不在荷位区以内者。 C.2.3 当量圆形荷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荷载支承面近似圆形,支承面长宽比 a /b2 的矩形或近似矩形时,可化作 当量圆形,其荷载为当量圆形荷载。 (2) 当量圆半径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r ——当量圆半径 (mm); 2 A ——荷载支承面面积 (mm) 。 C.2.4 多个荷载与等效荷载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个等效荷载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个当量圆形荷载的等效值,并可根据极 限承载能力的等值要求按下式确定。 (2) 当荷载支承面为长宽比 a/b ≥2 的矩形或具有复杂的几何形状时,可按面积 相等、形状相似的原则划分成若干个荷载计算单元,分别按式 (C.2 .3) 化为若干个当 量圆形荷载。 (3) 荷载当量圆半径不应大于混凝土垫层的相对刚度半径 ( 即 r ≤L) 。 (4) 当支承面为线形 ( 即由圆柱状物件的侧面形成 ) 时,其支承面计算宽度可取相 对刚度半径的 1 /1 0 计算,即 b( 宽度)=0.1 L 。 (5) 最不利荷载应为荷位区内最大的单个等效荷载。 (6) 组合等效荷载应为荷位区内各单个等效荷载的总和,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SOS——位于多个荷载计算中心的组合等效荷载; S ——位于多个荷载计算中心最不利荷载,为便于叙述,假定它为 S ; 0 O S i 一一位于荷位区内的任一当量圆形荷载; S oi ——以 So 为计算中心的荷位区内任一当量圆形单个等效荷载,均按式 (C .2 .4— 1) 求得; h o、hi ——分别为 So 、Si 作用下,通过式 (C.3.1) 求得的垫层厚度; oi α ——荷载影响角,如图 (C.2.1 0) 所示。 C.2.5 圆形或当量圆形的计算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面层为现浇细石混凝土或混凝土垫层兼面层时,计算半径 r j 为: 注:上述条件下,计算混凝土垫层厚度时,应以面层和垫层的总厚度作为计算厚 度,并可按垫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所需的设计值。 (2) 其它类型的面层,即面层与垫层不能共同受力时,计算半径厂 r j 为: 式中 r ——圆形荷载支承面的半径或当量圆半径 (mm); h 一一垫层以上各构造层的总厚度 (mm)。 C.2.6 荷载设计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 荷载基本组合的设计值 S: 式中 Gk——永久荷载的标准值; Qki ——可变荷载的标准值; r 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 =1.2 ; Qi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 =1.4 ; CG、CQi ——分别为荷载效应系数,均取 1.0 ; ci ——搬运或装卸以及车轮起、刹车的动力系数,宜取 1.1 ~1.2 。 φ (2) 荷载短期组合的设计值 SS : C.2.7 临界荷位应为地面板在受荷状态下承载能力最不利部位BWIN官网。本规定临界荷位应 选择缩缝为平头缝构造的板角等最不利荷载 ( 亦称计算中心荷载、控制荷载 ) 作用的部 位。 荷位系数应为板中极限承载能力与板角极限承载能力的比值 K ,当荷载作用于 C 临界荷位时,荷位系数 KC 可取 2.0 ;当荷载作用于板中时,荷位系数 KC0 可取 1.0 。 C.2.8 荷位区半径系指以计算中心为原点,地面荷载作用下弯矩影响最大的有效距 离,可按下式计算: omax j R =r 式中 R omax——荷位区半径 (mm); r j ——计算中心荷载支承面的当量圆形计算半径 (mm); L ——相对刚度半径,按式 (c .1.7) 计算。 C.2.9 临界荷位区应为最不利荷载 So 作用于板角时,由夹角为 90。的荷位区半径 omax R α)) 。 板中荷位区应为以最不利荷载 SO 作用处为圆心, Romax o i Ri 为 S 至 S 的距离。 图 C.2.9 荷位区 C.2.1 0 荷载影响角应为以计算中心荷载为原点的指定夹角 ( 图 C.2 .1 0) ,可按 下列公式计算: 2r j <Roi ≤2Romax 图 C.2.1 0 荷载影响角示意 注:为便于叙述BWIN官网,均假定 s 。为计算中心 , ,Si 为荷位区半径内任一荷载。 C.3 垫层厚度计算 C.3.1 缩缝为平头缝构造的混凝土垫层,单个圆形 ( 或当量圆形 ) 荷载作用下按承载 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的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h ——垫层厚度 (mm),分别为 h 0 、 h i 、 h i+1 ……; 0 i i+1 S ——荷载基本组合的设计值 (N) ,分别为 S 、S 、S ……; —— o k ——荷位系数; k =2.0 ; c c j ——圆形或当量圆形荷载计算半径 (mm); 2 ) ; f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N /mm t —— c .3.2 缩缝为平头缝构造的混凝土垫层厚度作板中抗裂度验算时,可按下式计 算。 hf ——混凝土垫层满足抗裂度要求的最小厚度 (mm); h —— S ——荷载短期组合的设计值 (N) ,分别为 SSO、SSi 、SSi+1 ……; S f —— t L —— k ——荷位系数, k =1.0 。 c c 注:可不作抗裂度验算的条件是: j / L ≤O.8,但对荷载较大和地基强度较高 时,不完全适用。 C.3.3 当 j / L ≤0.2 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进行附加冲切 验算。 C.4 计算实例 C.4.1 例题。 地面上存放最大加工件额定重量为 1 4t ,部件长 3.5m,重量由两个矩形支承面 平均分担,支承面中心距离为 2.8m。基土为湿度正常的粉土。面层采用 3 0mm厚的细石 混凝土,可与垫层起共同作用,缩缝为平头缝构造,求混凝土垫层厚度 ( 图 C.4.1 — 1、 2) 。, C.4.2 计算数据。 分别计算单个当量圆形荷载: 4 4 Qk1 Qk2 =1/2 ×14×10 =7×10 N Gk =0 (垫层自重忽略不计) Q =1.4 CG CQ =1.0 C =1.1 4 4 S S C Q =1.4 ×1.1 ×7 ×10 =10.78 ×10 N 1 2 Qi Qi Ci ki 选用混凝土为 C20,即 ft 1.1N / mm2 , EC 2 .55 104 N / mm2 C.4.3 临界荷位区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垫层厚度。 (1) 按临界荷位分别计算: (2)确定临界荷位区 12 R 195.4 4.5 474 .9 2332 <R o max 即第二个荷载不在临界荷位区内,由上面计算可知 h h ,暂定板厚为 h ,且 S 为 1 2 1 1 最不利荷载。 由式(C.2.6 —2) 得: 4 1.0 1.0 7.7 10 119mm < h 1 195.4 4.04 ( 0.82) 1.10 474.9 抗裂度验算满足要求。 本例 j / L 0.411 <0.8 ,且地基强度适中,故也可免于验算。 C.4 .5 按组合等效荷载作用计算垫层厚度。 (1) 考虑两相邻荷载之间影响: 已知: R 2800mm , S 是按最不利荷载选定的计算中心。 12 1 荷位区半径由式 (C .2 .8) 解出: R < R o max 12 由此可见 S 在板中荷位区内,且满足 2 j ≤ R ≤2 R ,故可按式 (C.2.4 — S 2 12 o max 2 的等效荷载和荷载影响角。 (2) S 的等效荷载 S 2 12 53.09 0.9265 (弧度) (4) 换算到计算中心的组合等效荷载: (5) 将组合等效荷载 S 1S a. 临界荷位区按永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b. 板中荷位区作抗裂度验算 : 则 hs 145mm / L 195.4 / 474.9 0.411 >0.2 ,不需验算。 j h 、 h 、 h 、 h 中可取 3 0mm厚细石混凝土面层. 130mm厚 C20级混凝土垫层,可 1 f s s 起共同作用,则总厚度为 160mm。 附录 D 本规范用词说明 D.0.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 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何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D.0.2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 或“应按…… 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9-2010 2.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2008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7.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6566- 8.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01 (2006 版) 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10.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BG50174-2008 1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50073-2001 12.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50457-2008 1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2006 版) 14. 《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范》 GB/T50589-2010 15.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16. 《冷库设计规范》 GB50072-2010 17. 《钢纤维混凝土》JG/T3064— 1999 18. 《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38: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50037—xxxx 条文说明 (征求意见稿) 2011.3 目 次 1 总则 2 术语 3 地面类型 4 地面的垫层 5 地面的地基 6 地面构造 附录 A 面层、结合层、填充层的厚度及找平层的最小厚度和隔离层的层数 附录 B 填土压实系数大于等于 0.94 时,混凝土垫层最小厚度选用表 附录 C 混凝土垫层厚度计算 1 总则 10.3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与原规范第 1.0.2 条规定基本一致,即工业建筑指机械、电 子、电器、电力、轻工、纺织、建材和一般性化工等大、中、小型企业的生产厂房、泵 站和仓库等。民用建筑指居住、商业、文教、体育和卫生等设施的建筑。地面类型中不 分别提工业与民用建筑,是因为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建筑地面,(包括露天跨地面及室外 堆场地面),其使用功能与工业和民用没有直接关系,只与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有关, 这也是本次修订的内容之一。 ……等等,因涉及到的规范、标准较多,条文中不能一一列入,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应注 意执行本规定。 2 术语 本章根据《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编写办法》(城乡建设部()建标技字第 号文)的 规定,结合本规范实际、独立成章列出。 本章内容在原规范中为术语、符号。本次修订将符号从条文中删去,只保留术语, 因符号的涵义在各有关条文的公式中均已明确,不在专章中列出。 3 地面类型 3.2.1 建筑地面的类型本次修订明确为依照不同面层材料分类。通常选用面层材料时, 已考虑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故地面类型按面层材料来分类较为妥当。 “应”改为“宜”。当有生产、使用的特殊要求或建筑物预期较大沉降量等其它原因 时,应适当增加室内外高差。 采用装配式楼板者,因其整体性较差,板缝较多,在水和非腐蚀性液体流淌状况 下,即使板面上做了结构整浇层仍应设置隔离层。 3.3.4 混凝土、细石混凝土地面上静荷载或活荷载较大需考虑混凝土垫层配筋或设钢纤 维时,宜按计算确定。当生产和使用要求面层裂缝控制等级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控制等级为一级时,应在混凝土面层顶面下 20mm处配置 φ4~ φ6@150~200 双向钢筋网。浇捣混凝土时,注意随捣随提钢筋网,以确保其正确 位置或在混凝土面层内加入钢纤维。 ℃时, l :2 水泥砂浆在高温作用下性能降低,不宜采用,可用含泥量小于 3 %的砂作结 合层,其厚度为 20~30mm。 3.4 常用建筑地面 经常有大量人员走动或残疾人、老年人、儿童活动及轮椅、小型推车行驶的地段, 地面面层如不注意防滑要求,极易发生人员滑倒事故,轻则摔痛、受伤,严重时甚至危 及生命安全,设计人员应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各种高档装修材料不断翻新,各种公共场所,如酒店、宾馆、商场、医院、影剧 院、车站及候机楼等的门厅、走道经常使用一些抛光建材来铺设地面,使得地面非常光 滑,一遇雨雪或有水更是光滑如镜面,给行人尤其是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出入行走带 来极大不便,稍有不慎,便可能滑跌、摔倒,产生人员伤害事故。此类事件屡屡发生, 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虽然地面防滑的问题也需要管理上和使用中的注意,但设计 如充分重视,地面选材时针对这些地段的特点,尽量避免使用上釉或抛光建材,或采取 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可以大大减少人员滑倒事件的发生。 老年人受到身体状况的限制,腿脚血液循环缓慢,地面过冷 ( 尤其是冬季 ) ,会使下 肢体温下降,腿脚麻木,许多人还有可能引起腿关节酸痛。因此要求老年人公共活动的 主要房间地面应是暖 性面层。地毯不宜用于儿童、老年人公共活动地方,故本次修订 时取消。增加强化复合木地板,性质同木地板,目前使用较广。 有些特殊要求的用房,如精密仪器设备用房和实验室等,需避免静电干扰。此外, 一般防火要求很高的用房,地毯必须阻燃,经过防静电处理,避免静电放电自燃。环境 潮湿时,需要选用防霉蛀的地毯。 —2009 的规定。 旱冰运动所使用的旱冰鞋,其轮子一般用硬胶木或铁制成,硬度很高,滑旱冰时, 旱冰鞋轮子对地面的撞击力和摩擦力较大,一般地面材料难以经得起长期的撞击和磨 损,因此地面面层必须坚硬耐磨。其次,旱冰场是靠轮子在地面上滚动滑行,要求地面 光滑,尽量降低摩擦系数,地面上任何起伏不平 ( 冲浪式旱冰场除外 ) 或缝隙都将增加阻 力,影响正常滑行。 纸质品以及珍藏物品的存放对库房有较高的环境要求,地面必须不起尘,容易保持 清洁,如果地面容易积灰或容易磨损起灰,人员走动或空气流动时,会泛带灰土,地面 且不易保持清洁,泛起的灰土积落在存放的物品上,会损坏物品,因此应尽量避免采用 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地面,如采用可在其上涂刷无毒性的地面涂料,地面涂料尚应具有较 好的耐磨性能。 物品保护需要保持适当的环境温湿度,当温度为 20℃,湿度为 80%时,细菌容易繁 殖,易生虫害。因此底层地面应考虑防止潮湿和结露,避免产生高湿度环境。装有精密 或贵重仪器设备的房间需要洁净和良好保护的环境,确保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正常运行。 地面起尘,空气中含尘量高,会影响精密仪器的精度及使用寿命。因此.要求选用不起 尘、易清洁的地面面层材料。 水磨石地面硬度高,物品跌落时容易损伤,因此宜在仪器设备周围局部铺设柔性材 料。长期储存易潮物品的仓库地面应注意建筑地面防潮结露,防止地下潮气和毛细水的 渗透。对于防止地表面结露现象 ( 俗称”返潮” ) 的问题,主要依靠控制与调节室内空气 的温、湿度来解决。 据调查,仓库建筑地面防潮措施,主要取决于堆放物品的性质、贮存时间和地基土 壤的潮湿状况等因素,三者既互相结合,又互相影响。如长期贮存易潮物品时,我国南 方地区,一般需采用防潮地面;而北方地区,如物品存放时间不同,对地面的防潮要求 不高,因此,对地面是否需要采取防潮措施,必须综合各项因素并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 行分析确定。 3 ,导热系数不大于 0.05w/mk ,压缩应力大于 100kPa,吸水率不大于 4%,氧指数大于等 于 32,在绝热层上面敷设一层 0.2 厚真空镀铝聚酯薄膜,绝热层下面应设防潮层,其下 2 为混凝土垫层或楼板。当地面面积超过 30m,或长度大于 6m时,混凝土垫层宜设 5mm宽 的伸缩缝,缝内填弹性膨胀膏。 3.5 清洁、洁净、防尘、防菌地面 有清洁使用要求地面,宜采用经处理后不起尘的水泥类面层,包括水泥砂浆、细石 混凝土表面涂刷涂料,或混凝土内添加其它骨料或填料而形成的地面面层做法。例如, 水泥自流平地面既是由水泥基胶凝材料、细骨料、填料及添加剂等组成与水搅拌后具有 流动性或稍加辅助铺摊就能流动找平,施工快、耐磨、无缝超平、防火等级 A 级,且可 设计多种外观颜色,目前已广泛应用。 现浇水磨石为湿作业、费工,但取材容易,工艺成熟,成本相对低廉,虽水磨石面 层坚硬,但不起尘,易清洁,并具有一定防静电作用,且能满足一定的空气洁净度要 求,一般仍可采用。 有清洁和弹性等使用要求地面,须避免由于地面起尘而影响加工精度、设备使用寿 命、产品质量或人们正常居住、工作、生产环境。 自流平类材料面层是目前一种较新常用的地面装饰工艺,包括不同材料和种类,如 环氧树脂自流平、聚氨酯自流平等。材料分溶剂型,无溶剂型和水性三大类。从材料综 合性能分析一般有机材料优于无机材料的性能,但防火性能无机型优于有机型。树脂自 流平涂料,在施工中有一定的流展性,干燥后没有施工痕迹,整体无缝等特点,不积灰 尘,易清洁,适用于有清洁要求的地面,及轻度防腐、防静电场所。目前环氧防静电自 流平地面,无溶剂聚氨脂自流平地面,耐磨环氧地面,均已广泛应用。 有清洁要求的底层地面设置防潮层可防止地下水毛细渗透造成底层潮湿使面层起 鼓、脱落或粘结力降低。尤其在高清洁要求的地面的房间对湿度有控制要求时,设置防 潮层对提高地面工程可靠性至关重要。 地面面层要求耐磨是为减少发尘量和微粒积聚,但难以定量控制,只能定性要求。 面层材料宜有弹性与较低的导热系数是为了增加工作人员脚部舒适感,避免眩光是 为了在密闭的空间改善环境增加视觉舒适感。 面层材料的光反射系数 为 0.15 至 0.35 是希望地面观感雅致柔和,与室内墙面、 顶棚色彩协调,避免引起疲劳。 3.6 防静电地面 物体产生静电后,带电体附近有静电场而产生力学现象、放电现象、静电感应现 象,从而引起生产障碍、爆炸或火灾。因此生产或使用过程中有防静电要求的地面,必 须采用导静电面层。为了保护生产作业环境,按不同的标准在不同环境中所要求的静电 特性可划分为导电地面系统、消散地面系统、产生静电的低值潜在系统,目前已有专业 厂家提供的地面涂料产品供选用。 5 物体的表面电阻率小于 10 Ω时,人体接触交流电不安全,产生交流电事故;表面电 9 5 7 阻率大于 10 Ω时,则产生静电危害。表面电阻率以 10 Ω~10 Ω为最佳值,范围越小越 难做到。凡表面电阻率满足要求的物体,其体积电阻率一般也能满足要求,有时只测定 前者。 静电接地是为了万一面层摩擦带电可以泄掉,以免增加电容,实然放电,造成静电 事故。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中规定了主机房和辅助区的地板或地面应有静电泄 4 放措施和接地构造,防静电地板、地面的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值应为 2.5 ×10 ~1.0 × 9 10 Ω,且应具有防火、环保、耐磨性能。 3.7 耐磨、耐撞击地面 关于耐磨、耐撞击地面面层材料的选择,既有传统的材料和做法,又有近年来,随 着工程项目和建材市场的开放,引进多种新型耐磨、耐撞击地面材料在工程中采用,并 取得较好效果的材料和作法,如用于混凝土地面表面撒铺或浸渍的硬化剂 ( 金属、非金 属耐磨骨料 ) 各种树脂砂浆、树脂涂料以及混凝土密封固化剂、钢纤维混凝土面层等。 国内也相继研制出此类材料,在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本规范不一一列举,要求设计者 遵照规范所制定的原则,在工程实践中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并不断总结经验推动 我国建筑技术的进步。 对地面平整度的要求,目的是使产生的水平分力最小,有利于气垫运输。 3.8 防腐蚀地面 原规范未涉及防腐蚀地面的内容,但防腐蚀地面在一般生产性建筑设计中经常遇 到,为保证本规范的全面完整性,增加防腐蚀地面的相关内容,并与其它相关规范协调 一致。 腐蚀性介质的作用 ( 介质的品种、浓度、温度、作用量等 ) 是设计的重要依据,是指 在生产过程中,腐蚀性介质的滴溅作用,一般发生在如下几种情况: 1.设备、管道、阀门及泵类的盘根等处,密封不严产生的滴溅。 2 .带有腐蚀性介质的物体,在搬运过程中产生的滴溅。 3.设备检修时,腐蚀性介质的滴溅。 地面耐腐蚀材料的选用,应根据腐蚀性介质作用的条件,各种不同介质作用下的耐 腐蚀材料性能和技术经济条件,分别采用不同的材料。选用这些材料时,尚应满足温 度、物理机械作用的要求。 地面的面层材料,除受到腐蚀性介质作用外,还可能受到各种物理作用。面层材料 除应满足耐腐蚀性外,同时还要满足冲击强度、耐磨性、耐候性和耐温性等多方面的要 求。因此,设计者要根据腐蚀性介质的性质,地面使用等条件,扬长避短,正确选择面 层材料。 “勾缝”法施工。 耐酸石材的尺寸较大,当灰缝材料为树脂胶泥时,为了节约费用,结合层可采用较 便宜的水玻璃类材料或聚合物水泥砂浆等材料。 水玻璃混凝土面层和采用水玻璃胶泥或砂浆作结合层的块材面层,由于抗渗性较 差,而且钠水玻璃材料不能与混凝土直接接触,所以应设隔离层。 树脂砂浆、树脂自流平涂料等整体面层,常常会发生起壳现象,这与地下水的毛细 渗透作用有关,所以要求垫层的混凝土等级不宜低于 C30,厚度不宜小于 200mm,并采取 防水或防潮措施。 当基土为软弱土层时,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以致破坏耐腐蚀面层,故规定此种情况 下,应在垫层内配置钢筋网。并应对地基作加强处理。 3.9 防油渗地面 1980 年,本规范主编单位及其管理组织开展了以上海建筑科研所为主,有原一机部 第二设计院等单位参加的题为《楼面防油渗材料研究》的试验研究工作。历时四年,获 得成果,并于 1984年通过原机械工业部设计总院组织的技术成果专家鉴定。其成果包括 防油渗混凝土、聚合物防油渗砂浆和防油渗胶泥及其施工技术。防油渗混凝土外加剂和 和胶泥系专门配制而成,进行定点生产供应。 防油渗隔离层的设置是在总结近年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应当说防油渗混凝 土作为主要防渗层具有比普通密实混凝土高出 1~2倍的抗渗性能,基本上能满足正常使 用要求。但考虑到机油的品种、数量、机械振动作用的影响以及结构整体性和施工条件 等因素,必要时增加隔离层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规范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采用具有耐磨防油性能的涂料面层,适用于油量少,机械 磨损作用弱的场地。目前市场上涂料品种牌号较多,首推树脂类涂料较好.使用时注意 检验。 地面裂缝在这里必须严格控制.浇筑混凝土时应分仓设缝,施工中还应保征按规定 的操作程序及设计要求进行,否则难以达到防油渗要求。 防油渗地面的设计、施工,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有较高的技术要求,现阶段以专 业施工队承担工程为宜。 目前多层框架结构厂房很少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特别是机床上楼的厂房基本 上不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故在本次条文中取消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做法。 3.10 其它地面 ℃以下。砂铺块石地面允许受热达 500℃以下,因此,根据地面使用中可能受到温度作 用的不同程度,分别采用耐热混凝土、砂铺块石、砂铺普通烧结砖面层代替昂贵的铸铁 板面层。 对于耐热混凝土,我国尚缺乏系统应用经验,使用前应取得混凝土材料的破坏温度 及高温下的残余强度以满足使用要求的验证。 “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 房,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对是否采用不发生火花地面的界限.已作明确规定。 有关资料表明,地面上由于受重物坠落、铁质工具或搬动机器时的撞击、磨擦所产 生的火花是发生灾害事故的原因之一,因此需在一定范围内设置不发生火花地面。 不发生火花地面的面层种类较多.如粒径不大于 2mm的粘土、铁钉不外露的木板、 聚氯乙烯饭、橡胶软板和以不发生火花的石料制成的块石、混凝土、水泥石屑、水磨石 以及沥青砂浆、沥青混凝土等。其中有机材料 ( 如聚氯乙烯、沥青等 ) ,虽属不发生火 花.但使用时有静电问题,需相应采取防静电措施。根据取材难易、技术经济等综合因 素,本规范推荐使用不发生火花的细石混凝土、水泥石屑、水磨石等水泥类面层,但要 求骨料为不发生火花者,并经试验确定。骨料不发生火花试验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试验表明,塑料和涂料还影响到食品的气味。所以在设计裸装状况下的食品或药物 可能直接接触地面的地段时,材料的毒性须经当地有关卫生防疫部门鉴定。 水玻璃类材料的固化剂是具有毒性的氟硅酸钠,因此严禁采用。 气味的影响尤其对吸味较强的烟、茶等物品不一定有毒性,但影响到物品的气味和 质量,工程中应注意避免。 “致密无缝”并非容易,因此,对地面汞的污染应予以足够重视。 金属汞在常温下为液体.由于具有比重大、导电性好、沸点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于工业及各类实验装置和仪表。在生产和操作过程中经常发生汞液溅落在工作台或地面 上。一方面汞的流失是个浪费,另一方面它是一种容易挥发的剧毒物质。汞在常温下可 蒸发,并随温度升高而加剧,从 25℃室温升到 30℃时汞的浓度就加倍,少量汞掉在地 上,通过紫外线和荧光屏可以观察到同点燃香烟的冒烟现象类似,汞蒸气主要经过呼吸 道及皮肤侵入人体,工人如经常工作在超过最高容许浓度环境中或因长期接触,即可引 起慢性汞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地面对汞的吸附及其后不断蒸发,是造成车间空气中汞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汞易形成小滴钻入地面的缝隙,流散在地面上的汞滴如不及时清洗,因其比重大,也易 渗透到地面材料的微孔中储存起来,成为面积很广的蒸发源;汞滴再被鞋底及运输工具 摩擦使污染范围更广,蒸发也随表面积的增大而加快,因此,地面设计应针对上述问题 采取必要而有效的措施。 地面面层材料与汞吸附情况关系极大,选用不吸附或少吸附汞的地面材料,可减弱 地面对汞的吸附,再加上及时清洗可减少室内空气中含汞量并使其达到国家标准。迄 今,尚无可以满足防汞要求的很理想的地面材料,近年来在实际应用中较行之有效的首 推涂料地面和软聚氯乙烯板、环氧树脂玻璃钢地面。涂料地面,即在水泥基层上直接涂 刷涂料,尚能满足一般防汞要求,其性能及清洗、施工、价格等方面优点很多,但耐磨 性能不能令人满意,应尽量采用耐磨性能高的地面涂料。软聚氯乙烯板虽然接缝焊接较 难平整,缝处易积储流散汞,但因材料供应方便、在施工质量有保证的情况下与环氧树 脂玻璃钢一样是较理想的选材。 采用合理的构造形式十分重要,目的为便于冲洗、回收,又及时排除存在地面的汞 珠。 3.10.8 冷库地面设计时,应根据冷库的功能和使用要求,执行现行《冷库设计规范》的 有关规定。 4 地面的垫层 混凝土垫层厚度是否需经计算确定,因涉及因素较多,过去和现在都难于具体规定 其界限,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使用要求、荷载大小、地基情况、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确 定,计算时最好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建议在重要的建筑地面、软弱地基土、或地面 荷载大的情况下需经计算确定混凝土垫层厚度。 (1) 季节性冰冻地区非采暖房间的地面,系指室外地面、非采暖的仓库建筑地面、 散水坡及入口坡道等; (2) 土壤标准冻深大于 600mm且在冻深范围内为冻胀或强冻胀土,按现行国家标准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我国东北、西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均有可能构成上述条 件。 用于防冻胀的材料很多,如砂、砂卵石、碎石、煤矸石、浮石、碎砖、贝壳、炉 渣、矿渣、陶粒、灰土及炉渣石灰土等,凡是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好的材料都可以用, 有封闭孔隙的材料则更好。本规范列出比较成熟的中粗砂、砂卵石、炉渣、炉渣石灰土 等材料,但炉渣的颗粒大小亦有一定要求。据哈尔滨市筑路的经验,直径小于 2mm的细 炉渣不宜大于 30 %;炉渣石灰土作防冻胀材料,公路方面已有很成熟的经验,它不仅水 稳性和冰冻稳定性较好,而且具有隔热和一定的后期强度。此外 , 砂卵石也有成熟的经 验。为保证工程质量,本条文还对炉渣石灰土规定了相应的技术条件。碎石、矿渣地面 本身就是理想的防冻胀层,只有在混凝土垫层下才需加设防冻胀层。 防冻胀层厚度的计算,需要许多有关气象和土壤方面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往往不易 准确获得,设计时可依据有关因素凭经验确定,若工程量较大时则通过实地试验确定。 为使设计有所遵循,本规范参照下列有关情况制订了防冻胀层厚度选用数值: (1) 防冻胀层的最小厚度一般取 100mm; (2) 辽宁、吉林地区 ( 土壤的标准冻深在 -800mm~ -1800mm)根据当地的实践经 验.当混凝土垫层分仓不大于 2m×2m时,防冻胀层厚度采用 l50mm~250mm即可。 (3) 大庆油田土壤的标准冻深为 -2200mm(1973年~ 1976 年实测冻深为 -1840mm~ -2070mm),属粘性土,原系沼泽地带,是冻胀比较严重的典型地区。据大庆石化总厂设 计院反映,曾在室外散水和大门入口台阶下填 300mm左右的炉渣,仍有冻胀现象,严重 的已经拱裂。 (4) 根据实测,距地表 l/3 土壤冻深范围内的冻胀量。一般为全部冻胀量的 2/3 ,因 此一般防冻胀层及其以上地面各构造层的总厚度,等于土壤标准冻深的 l/3 左右即可。 采用炉渣石灰土作防冻胀层时,压实系数不是主要的指标,要求有所降低。原规范 有防冻胀层厚度表,本次修订取消,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确定。 5 地面的地基 对于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以及其它高压缩性土层均属软弱地基,其变 形特征是沉降量大、沉降差异大、沉降速度大和沉降延续时间长。如在其上直接铺设地 面时,设计时必须考虑可能造成的危害。这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等有关规定,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利用或换土、机械压夯及其它人工地基等加固处 理后,方可铺设地面。 原规范对压实系数不应小于 0.90 的规定,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已不适用,现行有关规 2 范已相应修改。据调查,压实系数为 0.92 时.填土层的承载力可达 120kN/m,压实系 2 数 0.95 ~0.99 时可达 150kN/m,按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一般房屋对于室内地 面下填土的压实系数达 0.94 时,方可满足使用要求。 含水量是较难控制的指标,原则上需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确定。参照《建筑地基基 础设计规范》,本规范规定其控制含水量 W ( %) 为 (W ±3) ,与建筑物主要承重结构墙 0 op 柱基础下地基土的控制含水量相比,放宽一个百分点。 Wop 为土的最优含水量 ( %) ,可按 当地经验或取 Wp ±2,粉土取 14~ 18,Wp( %) 为土的塑限。 土的压实系数为土的控制干密度 d 与最大干密度 d m ax 的比值。其中最大干密度宜 采用击实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现行 《建筑地基基础没计规范》中公式 (6 .3.3) 计算确定;控制干密度是在控制含水量时进行压实的基土层通过击实试验测定,也可用 公式 (6 .3.3) 计算获得。 重要工程或工程量较大时,为保证工程质量,还规定了用触探配合控制干密度检 验,是一个有效措施,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也推荐了这种方法。 6 地面构造 6.0.1 本条规定地面的基本构造层次,而其它层次则按需要设置。填充层主要针对楼层 地面遇有暗敷管线、排水找坡、保温和隔声等使用要求而设置。 1.地面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的设置,均应与结构相应的缝位置一致,且应贯通 地面的各构造层。地面与墙体间可设变形缝,主要考虑墙体沉降较大时,地面边缘 不被破坏。 2 .当排水坡分水线附近需设变形缝时,变形缝应设在排水坡的分水线处。不得将变 形缝通过有液体流经或积存的地点。目的是防止流水倒灌缝内使填缝材料破坏。同 时构造复杂,又将留有隐患。 3.变形缝的构造在选择材料时,按照建筑地面使用要求不同分别采用能够防水、防 火、防油渗、防腐蚀、防虫蛀等无机材料。 6.0.3 分仓浇捣的做法,本规范明确定义为纵向、横向缩缝,构造形式包括平头缝、企 口缝和假缝三种。 缩缝是为防止混凝土垫层在水化过程中或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置的。调 查表明,分缝间距过大或未分缝的混凝土地面,多有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纵向缩缝采用平头缝和企口缝,横向配以假缝,是对目前地面设计中广泛应用的等 厚板设计方案而言,不仅改善了边角受力性能,而且施工方便。 缩缝的纵横向间距,或称地面板的分格大小。分格大既便于施工又可使相同面积内 板边角薄弱环节相应减少,因此板的分格一般为 6m×6m,也有 6m×12m,9m×24m或 12m ×12m等大分格做法,但大于 12m者,有时候产生明显裂缝。吸取公路刚性路面经验, 确定纵向缩缝间距为 3~6m。横向缩缝 ( 假缝 ) 的间距,一般采用 6m,可放大到 12m。总 之,缩缝间距在设计时可根据气候及施工条件掌握。 假缝是横向缩缝,其构造为上部有缝,下不贯通,目的是引导收缩裂缝集中于该 处,断面下部晚些时间也可能开裂,但呈锯齿形且彼此紧贴,既可使承载力与纵向缩缝 相当,又可避免边角起翘。施工毕,缝内用水泥砂浆 ( 膨胀型砂浆更好 ) 填嵌,以防垃圾 进入。 6.0.6 建筑地面与主体结构一起浇筑不设缝连成一片,在大面积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 垫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容易引起地面下沉,影响地面正常使用,对主体结构也有影 响,故设沉降缝与主体脱开。 1. 对沥青类材料的整体面层和铺在砂、沥青胶泥结合层上的板、块材面层,可只在 混凝土垫层 ( 或楼板)中设变形缝。调查表明上述规定还是符合实际的。 2. 细石混凝土面层和混凝土垫层是同类材料,收缩是一致的,面层和垫层结合紧密 共同作用,因此细石混凝土面层的分格缝应与混凝土垫层的缩缝对齐。 3. 水磨石、水泥砂浆等面层的分格缝除了应与垫层的缩缝对齐外,还可根据具体设 计缩小间距。从调查实例看一般分格都小于 6~ 12m,水磨石面层有 1m×lm,2m×2m 等分格,或设计成各种图案。 4. 设有隔离层的混凝土,面层和垫层间有隔离层隔开,面层和垫层不能共同作 用.因此面层的分格缝可不必和混凝土垫层缩缝对齐。 5. 对防油渗面层分格缝的做法,实践表明是可行的。 楼层地面的坡面,如果采用结构起坡,则增加楼面梁及楼面圈梁的复杂性,可采用 调整找坡层或填充层的厚度起坡。如果坡面较长,采用调整找坡层或填充层的厚度,不 仅增加了楼面自重,需相应提高楼板的承载力,而且楼板面下降较多,也造成楼面梁及 楼面圈梁的复杂性,宜采用结构起坡。 结构起坡在某种意义上是指楼板支承面为斜面支承,如框架横梁上表面的纵向做成 坡面,可以在预制楼板安装前砌筑或浇筑完成,也可在浇筑横梁时一次完成,由设计掌 握。 考虑到楼层坡面的形成因素,为不使构造太复杂,坡度可采取下限值 ; 当楼层为现 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又无填充层,全靠找平层找坡,且面层较光滑时,可采用 0.5%坡度, 如公用厕所间、盟洗室、浴室等。 在不影响生产操作和通行的条件下,又要求迅速排除,可采用大坡度快排的办法。 —2008 有关规定一致。 附录 A 面层、结合层、填充层的厚度及找平层的最小厚度和隔离层的层数 地面面层的厚度及有关材料强度等级是在总结、实践、调查及查阅有关资料后编制的。 本次修订基本保留原规范三十多种,取消菱苦土及预制混凝土板,新增加耐磨混凝土 (金属骨料面层),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垫层兼面层,防静电水磨石、防静电 水泥砂浆、防静电活动地板、玻璃板、网纹钢板、强化复合木地板、竹板、聚氨酯涂 层、环氧树脂自流平涂料、环氧树脂自流平砂浆、干式环氧树脂砂浆、聚酯砂浆、石英 塑料板、橡胶板、聚氨酯橡胶复合面层、运动橡胶面层、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等面 层,现将几种主要的面层材料分述如下: (1) 耐磨混凝土(金属骨料)整体面层和钢纤维混凝土面层。耐磨混凝土面层材料有 金属骨料和非金属骨料,金属骨料耐磨地面也称为金属硬化地面是在混凝土强度 达标后表面撒布 2~3mm厚的金属骨料耐磨层,随打随抹光,亦有在浇筑混凝土过 程中,表面加入硬化剂、着色剂、混凝土密封固化剂等并用设备打磨、压光 浙江大学2021-2022学年第1学期《心理学导论》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标准答案.docx 浙江大学2021-2022学年第1学期《心理学导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标准答案.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