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4-07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
BWIN网站【能力·提升】深化设计师如何系统掌握预制构件设计全流程?今天我们就来帮助大家解决以上难题。本次1m学会特邀远大教育资深专家,从实战角度系统讲解预制构件设计全流程,掌握深化设计考虑的因素及拆分原则。 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即构件标准化、模数化、轻量化、少规格、多组合、工厂易生产、施工易操作。装配式设计理念应随着设计全过程,合理划分现浇与预制部分,减少砌筑工程量,实现零抹灰。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基础概念将通过“构件种类、预埋材料、生产条件、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四个部分为大家展开介绍。 预制厚度不宜小于60mm,常用厚度60mm、80mm,现浇厚度不能小于60mm。预制板面做成凹凸差不小于4mm的粗糙面并在板内设置钢筋桁架BWIN网站,以提高新旧混凝土的结合且增加预制板的整体刚度和水平界面抗剪性能。 施工过程中,叠合楼板不仅能作为建筑结构主体的一部分,还能作为建筑楼板现浇层的混凝土模板,大大减少了混凝土现浇时所需要的模板。 预制梁两端与现浇部分结合面设置剪力键,增强叠合梁的整体抗剪性能;预制梁结合面做成凹凸差不小于6mm的粗糙面;预制梁高度=梁总高-楼板厚度。 叠合梁是由预制梁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复合梁,预制梁既是梁结构的组成部分,又是梁现浇钢筋混凝土层的永久性模板。叠合梁不仅可以等同于现浇受弯构件,同时还节约了传统现浇梁支模对木材的消耗,仅需在梁底设置可重复使用的钢支撑做可靠支撑,提高了建筑耗材使用周转次数,缩短了施工周期,保障了施工的质量和精度。 预制夹芯保温外剪力墙{60mm(外叶)+XXmm(XPS保温层)+200mm(内叶)};内叶墙板厚度不宜小于200mm,且应满足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中的设计要求;外墙板设置上下防水企口。北方地区墙板内保温材料厚度以项目节能计算结果为准。 由内、外叶混凝土墙板、夹心保温层和连接件组成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板。集建筑、结构、防水、保温、防火、装饰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重要装配式预制构件,通过局部现浇和灌浆套筒连接等有效的连接方式,形成装配整体式住宅。 其功能用途主要是依靠锚固长度范围内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和锚固板承压面的承压作用共同承担钢筋规定锚固力,或全部依靠锚固板承压面的承压作用承担规定锚固力。适用于混凝土结构中热轧带肋钢筋的机械锚固。 当构件与台车面形成强大的吸附力时,在翻转台翻转到80到85度的前提下,有利于构件的脱模,减少吸附力。 当异形构件超过布料机的高度时,这类构件是不允许在流水线生产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布料机的高度。 注:装配率为60%-75%时,评价为A级装配式建筑;装配率为76%-90%时,评价为AA级装配式建筑;装配率为91%及以上时,评价为AAA级装配式建筑。 与传统设计流程相比,装配式建筑设计流程新增了工艺深化设计和工厂生产环节。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装配式建筑设计全流程,共包括以下9大环节: 在工艺深化设计阶段,我们需要根据建筑、结构、设备专业正式施工图,绘制构件加工详图,关注模具设计、生产排产、存放、运输等生产工艺分析,塔吊布置、吊装方案、外围护体系等施工工艺设计。此外,还需确认是否符合施工图及相关图集要求,是否有利于流水线生产,是否方便施工。 PC深化设计需要考虑的施工因素有起重设备、吊装顺序、支撑固定方式、模板体系、外围护设施等。下面主要为大家介绍起重设备、吊装顺序以及支撑固定方式这三种因素。 起重设备主要分为塔吊和汽车吊两种。高层一般采用塔吊进行吊装,塔吊影响PC构件设计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 构件的拆分影响构件重量、塔吊布置,构件拆分与塔吊布置相互影响。根据构件初步拆分及现场平面布置布置确定塔吊型号及位置。根据确定的塔吊型号及位置,复核塔吊覆盖范围内相应位置构件是否满足起吊要求,尤其注意距塔吊最远端构件重量是否满足起吊要求。对于无法拆分的构件,PC深化设计时需考虑对构件进行减重处理,如增加轻质材料等。 施工过程中为避让梁底筋相互干涉,影响构件吊装,设计时会根据项目情况进行底筋弯折,并标示出吊装顺序。标示可通过在梁编号后增加后缀体现,后缀内容为“英文字母+数字”,其同一英文字母代表梁高同一预制高度的梁,其“A”的梁高大于“B”,“B”的梁高大于“C”。而数字代表优先等级,其“1”的优先级别大于“2”,“2”的优先级别大于“3”,并以此类推。 PC构件从形式上分为竖向构件(墙板)、水平构件(楼板等)。竖向构件采用斜支撑固定,斜支撑可调节构件垂直度,同时作为临时支撑。斜支撑主要采用带钩斜支撑,水平构件根据竖向构件斜支撑点位预埋支撑环,斜支撑点位需避开水电线或其它预埋。 以视频中的汽车为例。ABC柱形成一个整体,考虑的是安全性;车门是整体的钣金件,没有在车门中间进行拆分,考虑的是美观性;发动的引擎盖和前挡没有做成整体,考虑的是使用性;汽车顶部的钣金件没有拆成两个板硬件,考虑的是防水性 而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理念等同于汽车的设计理念,装配过程一致,通过各零部件连接组合实现流水线的生产,且质量可靠。 如果您想要知道上述思考题的答案,并系统掌握预制构件设计全流程,建议您观看张志明老师的“装配式建筑工艺深化设计”课程。 张志明,远大住工产品设计研究院总工,远大学堂设计导师。从事装配式建筑设计工作8年,有丰富的装配式项目设计经验、预制构件生产及装配式施工经验。 专注于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项目管理,曾组织编辑《设计标准》、《节点图集》及《PC设计标准细则》BWIN网站,参与编辑《预制装配式施工要点集》,同时主编《装配式建筑工程案例》,参与BIM设计软件研发BWIN网站。